正文 詞塊教學的文獻綜述(1 / 2)

詞塊教學的文獻綜述

教育論從

作者:馬晴

摘 要:國內外對詞塊研究的起步較晚,詞塊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詞塊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習者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國內很多學者對詞塊進行了綜述,本文從詞塊教學的角度對詞塊進行綜述,對國內外詞塊教學的現狀進行概括和總結,希望為詞塊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詞塊;詞塊教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20世紀以來,語言學家和外語教育工作者對詞塊教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詞塊教學成為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詞塊以整體形式儲存於大腦中,是形式和功能的統一體,可以避免交際法過於強調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的應用和結構法過於強調對於語法規則的機械性的應用的兩個極端。同時,詞塊在語言的輸出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詞塊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迅速地被提取和使用,無需考慮具體的語法規則,這樣就可以減輕交際的壓力,有助於語言交際的流利性,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也有助增強語用意識,有助於學生最大限度地克服中介語。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詞塊教學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不僅可以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促使教師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擴大知識麵。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於詞塊的研究起步的較早。Becker(1975)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預製(prefabricated)短語的概念。Lewis(1993)也強調詞塊教學的重要性,並要求加強教育者對於詞塊的應用,同時他強調“語言是由語法化的詞彙組成,而不是詞彙化的語法組成”。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習者熟練地理解運用詞彙、短語、句型即詞塊。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認為語言的流利程度是由學習者儲存的詞塊的數量所決定的,並不是學習者掌握的詞彙量。Alison Wray(2002)認為詞塊是整體儲存在記憶中的,是一係列預設好的固定搭配和用發。學習者可以直接提取使用,無需過多地考慮語法規則。Ellis (2002)認為在二語習得中,要想流利地使用一種語言,必須記憶一些整體的詞塊,在使用時,直接提取。詞塊在學習者言語中出現的頻繁較高,這樣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輸出能力,鍛煉和提高語言技能。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研究者從 90 年代才開始研究詞塊習得,而且特別關注二語學習者的詞塊習得。國內近幾年發表的關於詞塊和詞塊教學的論文和專著越來越多,詞塊已經成為語言學界二語詞彙習得的熱門話題。沈敏瑜(1999)指出詞彙教學法對於二語習得具有積極意義。馬廣惠等(1999)發現,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常常找不到合適的單詞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學習者通常的做法是放棄表達或是換一種更簡單的方式表達。許多語言教學研究者(黃強,2002,丁言仁、戚焱,2005)以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二語詞塊知識水平與聽力、閱讀、翻譯、寫作能力之間的關係,發現它們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關係。有些學者對第二語言教學的一種新趨勢——詞彙組塊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並對詞彙組塊教學的好處結合聽力、閱讀、翻譯、寫作等進行研究,試圖找出詞塊教學與這幾種外語技能之間的關係。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采用詞塊法發現,詞塊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詞塊教學與聽力教學存在正相關的關係(李歐、孫若紅2009);在口語教學中使用詞塊教學,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的流利性,和語言表達的地道性。換句話說詞塊運用與口語流利性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原萍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