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遊泳課教學現狀淺析
教育論從
作者:王東
摘 要:在普通高校遊泳課教學中,通過10學時的授課,對學生的遊泳水平進行測試、分析和研究,從而得出了分組教學、先陸上後水上教學及“互助式”教學等一係列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遊泳課;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前言:遊泳活動作為一項古老的運動項目,如今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一種生活技能。當前,為倡導公民積極參加遊泳健身活動,國家特推出了《全民健身遊泳鍛煉標準》,各大高校也開始在公共體育課中開設遊泳課。在普通高校,遊泳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遊泳,使其終身受益。但是,受氣候、季節及場地的影響,高校遊泳課的連續性較差,教學目標很難在一學期內完成。因此,教師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快地掌握遊泳技能,盡最大努力完成教學目標。本文就從普通高校學生遊泳課的教學現狀入手,對教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使學生盡快地掌握遊泳技術,使其終身受益。
一、大學體育課程現在由18周36學時組成,每年第二個學期的最後6周開設遊泳課程,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好更快地掌握遊泳這一技能,這是我們大學體育教育的目的。但是到目前為止,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仍然有一部分高校沒有開設遊泳課程,即使在開設遊泳課的高校中,遊泳課的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人數眾多和遊泳場地是製約高校遊泳課的主要因素。許多高校的遊泳課就是在“煮餃子”,整個遊泳池擠得滿滿的,從學生排隊到池邊到下水就浪費了許多時間,下水後的學生(不會遊泳的)全部都靠到池邊站姿“泡澡”。把教師講過的話全都忘掉了(因為怕水),難以開展教學。在開設遊泳課的幾周中,學生的第一反應是興奮,第二是害怕(不會遊泳的學生)。許多學生從內心講很喜歡上遊泳課,我認為一是由於天氣炎熱、二是遊泳課對他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有了吸引力就有了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把這個作為學習遊泳的基礎,教師加以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遊泳就解決了第一關。普通大學體育課一周就隻有90分鍾的時間,要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保證教學的質量,是教師思考的問題?如何安排教學內容是關鍵所在,從準備活動到陸上模仿再到水下實踐,每一個部分合理的分配時間,就能做到有條不紊。
二、教師的教學手段
1、分組教學原則
分組教學原則有兩大優勢:其一,教學安全,其二,能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由於學生人數較多(45-60人),遊泳水平參差不齊,采用分組教學便於教學的組織和管理。在分組教學活動中,按照學生的遊泳水平通常可分成三組:會遊的學生、會遊卻不能獨立完成的學生及動作差又不會遊的學生。此外,還有一種分組方法,即:套救生圈組、背上係小板組、獨立組。針對不同的分組方法,教師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以第二種分組方法為例,教學的側重點應放在背上係小板組;總之,隨著教學活動的推進,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階段、不同時間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並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2、熟悉水性
水中行走是熟悉水性的第一步,目的是使初學者體會並適應水的浮力和阻力,初學者掌握在水中站立和行走時維持身體平衡的方法,消除怕水心理。一般在齊腰深的水中行走,身體重心的移動要與腿的動作協調一致。呼吸訓練是熟悉水性階段的關鍵內容,使初學者體會並適應頭入水的刺激,掌握呼吸過程、呼吸方法和呼吸節奏,消除怕水心理。首先要用口在水麵上吸氣,之後水中稍閉氣,然後用口和鼻在水中緩慢呼氣,直至口露出水麵再做下一次換氣。通過浮體練習體會水的浮力,初步掌握在水中控製身體平衡的能力,進一步消除怕水心理,增強遊泳的信心。深吸一口氣並保持屏息,其次是放鬆身體成一條直線俯臥就能使人漂浮。滑行訓練是熟悉水性的重點內容,讓初學者在漂浮狀態下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體會遊泳基本姿勢,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3、學習動作先陸地後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