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與反思(1 / 1)

《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育論從

作者:王海燕

摘 要:我教學設計的內容是九年級物理十四章第二節《液體的壓強》,下麵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三個方麵設計這節課。 整堂課的設計理念是物理知識從生活中來,再應用到生活中去。

關鍵詞: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第一大塊、教材分析

第一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是本章前半部分壓強的重點,用2課時完成,這是第一課時。

第二點、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

(2)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控製變量法研究問題,培養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搜集證據和分析歸納等多方麵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第三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是利用模型法推導液體內部壓強公式。

第四點、教具準備:

演示用:自製“茶葉筒”、 自製“各個側麵都鋪有橡皮膜的立方體”、刻度尺、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盛水的大

圓筒。

第二大塊、教學方法:

我針對初三學生喜歡看實驗、做實驗的特點,我準備用多個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養成勤於動手、善於思考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運用觀察思考、記錄、對比分析、實驗探究、總結歸納、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塊、教學程序

第一步、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五個問題:都是與液體壓強有關的生活場景,如潛水服、攔河大壩、深水魚等。

教育專家指出: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它、聽它和感覺它。”設計以上問題旨在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問題上。

第二步、演示實驗,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學生已經知道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有助於接著提出問題: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要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常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無依據亂猜。

第三步、設計並進行實驗

(1)、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前,應注意U形管兩側的液麵不能出現高度差及氣密性的檢查。

(2)、測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時,一定要使金屬盒保持在同一深度處。

(3)、本實驗中,在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由淺入深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麵高度的變化;在測定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而轉動壓強計的探頭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兩管中液麵的高度差是否改變。

第四步、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第五步、利用模型法推導液體內部壓強計算公式。

第六步、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小結是一節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有利於學生對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解決引課時提出的問題和鞏固練習,及時反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最後:作業查漏補缺,擴大知識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