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中西搖滾音樂的特點和差異(1 / 2)

論中西搖滾音樂的特點和差異

藝術研究

作者:楊豔

摘 要:在現代社會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有一種叫搖滾的音樂逐漸被更多的東方人所熟識。搖滾也在華夏這片土壤中不溫不火地生長了20多年。由於文化背景,曆史背景,社會人文環境等等層麵的差別,源於美國的搖滾樂在中國有著不一樣的麵貌。探討中西方搖滾的區別和分析它們的特點也逐漸成為了一個中國搖滾熱愛者們學習搖滾的必修課題。

關鍵詞:搖滾;發展;特點

作者簡介:楊豔:(1982.02-),女,寧波大紅鷹學院人文分院, 講師。

[中圖分類號]:J60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音樂,在人類的文明社會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不斷發展,不斷跨越,不斷融合,逐漸形成不同的分支,不同的風格。當今有一股最重要的音樂勢力叫搖滾。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哲學”,也正因為如此,搖滾樂才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中西搖滾才會有各種不同點。

1.西方搖滾音樂的曆史背景

搖滾20世紀中期發源於美國鄉村音樂與黑人布魯斯音樂的結合。從30年代歐美的經濟大蕭條,到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蕩亂,再到經濟複蘇和戰後的生育高峰期,那個特別的年代孕育了富有想法,思想激進的一代年輕人。年輕的自由、荷爾蒙的衝動、離經叛道,這些元素都被無拘無束的年輕人們帶進了搖滾這種音樂的創造過程中。當時的搖滾也在一出生就成為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潮。在西方人眼中,搖滾富有一種獨特的英雄主義式魅力,舞台上演奏的樂手們都像是一個個鬥士,奮力揮灑著汗水和音符。無論是激情四濺的美式搖滾,還是紳士般儒雅中透著豪放的英倫搖滾,熊熊似火的搖滾烈焰,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歐美各個國家中蔓延開來。

2.中國搖滾音樂的曆史背景

貓王,披頭士,滾石樂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上世紀80年代傳到了遙遠的東方。在當時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共同影響下,搖滾在華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發芽了。崔健,唐朝,Beyond等樂隊都是中國搖滾的開路先鋒。90年代初期,搖滾在中國的影響達到了曆史最高峰。隨後各種原因的疊加導致搖滾樂在中國走向衰退,從而被流行樂取代。從中國搖滾這20幾年的發展曆程來看,中間充滿了曲折和起伏。這完全是由搖滾自身的特點與中國上層建築不相符的本性所決定的。搖滾揭示社會問題,而且往往是一些非常醜陋的問題,這種揭露不是在理論界的所謂求同存異、百花爭鳴的爭論,而是直接將一些敏感的問題暴露出來,再加上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大眾化的特點,極易在比較廣泛的範圍內引起大眾的共鳴,在社會價值觀日益多元化的進程中,搖滾無異於是洪水猛獸。所以,從搖滾在中國誕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其要麵臨壓製和隔離的命運。20多年來,從剛誕生時的旺盛的生命力,到後來的快速生長和發展,再到這些年來的半死不活,中國搖滾在光榮地刻下自己的名字的同時,也迅速地跌落到了低穀。20幾年不長不短的時間,搖滾在這片充滿著社會主義營養的土地上,不尷不尬地生存著。

3.中西搖滾音樂的差異

3.1環境上的差異

每一種文化和藝術類別的發展都需要與之相呼應的環境,如繈褓般孕育著它。西方的歐美搖滾主要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背景之下,年輕人們真實,狂野,憤怒,向往自由,不願跟從大流,彰顯個性。在思想開放,藝術形式多樣的西方社會中,搖滾這種勢力正符合了人們的口味。而在中國,儒家文化下的華人謙虛,內斂,甚至保守,迂腐。加上社會媒體的不推崇,搖滾走了下坡路,而流行樂如日中天。在本人看來,中國的大背景雖然不利於搖滾的發展,但它的現有環境正在往適合搖滾的方向漸漸改變,中國的搖滾樂不必複製西方,但必要的近似和正麵的環境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