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聶耳的創作風格及特點
藝術研究
作者:李佳妮
摘 要:聶耳是我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曲家, 他創作的歌曲以高昂的革命熱情,揭露了社會的矛盾,唱出了大眾的心聲,給人民帶來了力量,帶來了光明。是我國無產階級音樂事業的建設者和開拓者。
關鍵詞:電影歌曲;群眾歌曲;創作風格;創作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聶耳是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的一生雖然很短促,創作時間也隻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但他給我們留下了歌曲30餘首,中國樂器合奏曲4首,口琴曲2首寶貴的遺作。
一、電影歌曲
(一)題材
聶耳回上海不久即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他以熾烈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多方麵的工作,積極從事創作和評論活動。他所創作的電影歌曲的題材都是紮根於電影內容所反映的那個時代的民族壓迫、階級壓迫下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呼聲。
(二)作品
1.為電影《母性之光》配曲
這是聶耳離開明月歌舞劇社進入聯華電影廠工作後,他的第一部電影音樂就是為電影《母性之光》配曲。
2.1933年 《開礦歌》
是聶耳的第一首電影歌曲,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與辛酸。
3.1935年 《義勇軍進行曲》
是他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電影歌曲。作品能讓人充滿豪情壯誌,感到堅強有力,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這首作品成為我們的國歌,在祖國大地上到處傳唱,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
4.1935年 《鐵蹄下的歌女》
是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插曲。
5.1934年 《畢業歌》
是為電影《桃李劫》創作的歌曲。
6.1934年 《飛花歌》
是為電影《飛花村》創作的歌曲。
7.1932年 《天倫歌》
是為電影《天倫》創作的歌曲。
8.1935年 《塞外村女》
是為電影《逃亡》創作的歌曲,等等。
聶耳所創作的電影歌曲,演唱的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因此他在作曲上使用自然的音區,音域的跨度不是很大,便於人們傳唱,他多采用音程的小跳,歌曲的節奏果斷、堅決。
二、群眾歌曲及內容
救亡歌曲
包括:1934年《自衛歌》、1934年《畢業歌》、1935年《慰勞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等。這些歌曲表達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迫切願望,成為抗日救亡的戰鬥號角,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打擊了國內外的敵人。
抒情歌曲
包括:1935年《梅娘曲》、1934年《飛花歌》、1935年《鐵蹄下的歌女》等等。這些歌曲具有民歌風味,他巧妙地把抒情性與革命性相融合在一起,使歌曲有了強烈的感染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