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分析和中介語分析對中學生英語寫作有著深遠影響
語言研究
作者:趙丹萍
摘 要:教育部編寫的英語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對中學生(初中和高中)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要求,但是客觀的教育教學實踐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如果教師能夠充分關注到中學生英語作文中經常出現的英語語言錯誤,就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英語寫作;錯誤;錯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2008)指出:中學階段(包括初中和高中)英語課程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該能力是基於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才能形成並發展的。語言技能包含了聽、說、讀和寫,它和語言知識一起構成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情感態度指學習的動機興趣、自信意誌等影響學習和發展的因素;學習策略包含了認知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等,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文化意識則包含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等,決定了語言使用者能否得體的運用語言。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寫作能力以及對作文的評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能夠寫各類體裁的文章,並且做到內容清楚、連貫,結構完整,邏輯性強,主題突出以及用詞和文體恰當。而對於作文的評價則一般采用綜合性評價或分析性評價,考慮內容要點、語言使用效果、結構和連貫性、格式和語境以及與目標語讀者的交流這五個方麵,分檔次按等級評分。
寫作作為四項基本語言技能之一,可以反映學生對英語知識和寫作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語言輸出的一種形式,可以用來衡量學習者現階段的語言水平。英語寫作教學是我國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由此可見,寫作教學是語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盡管英語寫作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中卻常常被忽視。
由於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使得人們不得不去注意英語聽說方麵的訓練,以便能夠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達到順利交際的目的,但是,卻造成了對英語寫作的忽視。同樣是語言輸出的技能之一,我國現階段的教學重點明顯側重於聽說能力的培養。在中學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去設計和安排學生的聽力訓練、閱讀訓練以及口語訓練,但是對於寫作方麵的訓練卻很少涉及。學生的寫作作業幾乎都是課後完成的,教師對於作文的指導講解基本上也是三言兩語一帶而過,沒有專門針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分析,甚至有些老師還會抱怨說寫作教學沒有收效或收效甚微,學生的錯誤屢禁不止,多多少少給教師帶來了教學上的挫折感。
譚曉文(2008)總結了我國現階段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他指出:
(1)寫作是要在大量語言輸入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一種語言輸出技能,但是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母語為主的,該語言環境導致了學生的語言輸入不足,使得學習者難以將語言輸出放入真實的交際情境中;
(2)應試教育導致了教師在寫作教學上花費的時間和投入的精力遠遠少於聽、說和讀這三項語言技能;
(3)即使教師給予學生寫作方麵的指導,學習的寫作能力還是難以提高,該情況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倍感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