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1 / 2)

論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語言研究

作者:馮寧寧

摘 要:語言學習和運用必須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忽視了文化的語言學習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要注重語言的功能性,利用“功能”和“語境”來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了解中西方文化習慣和語用習慣的不同,把語言訓練同語言實踐結合起來。

關鍵詞: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麵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不同國家、民族或地區的人,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都會有一定的差異,同一語言環境下的人群,會形成一種特定的交際文化和交際習慣,這種習慣是超越了語言規則本身的一種潛在規則。我們在學習一種語言的時候,僅僅掌握詞彙和語法結構還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交際障礙和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由於文化衝突和語用習慣不同造成的。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更多地注重英語知識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背單詞和練習句型和語法,雖然也有閱讀訓練和聽力訓練,但大多都以語言的輸入為主,這就導致了中國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不強,語言輸出能力受到影響,雖然掌握了大量的詞彙和語法,卻不能順利地完成實際交際任務,也不能順利地完成跨文化交流。一些英語專業的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西方文化禮儀和習慣,但卻缺乏用英語傳遞中國文化的能力,導致對外交流中中國文化語境的缺失,這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的表現之一。跨文化交流的意義應該是文化的雙向交換與流動,語言使用者和學習者應該承載著雙方文化的內涵,把語言交際放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這才真正實現了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一、利用“功能”和“語境”來學習英語語言知識

對於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運用英語進行語言交流與實踐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使用英語完成各種交際任務的過程,也是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學習英語或者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從“功能”和“語境”的角度出發,把語言知識的學習放到具體的語境中,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更多地進入到母語使用者的實際交流語境中。我們在掌握句型和詞彙的時候,可以分語境進行學習,比如在“介紹自己和他人”這一語境下,我們就可以掌握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下常用的句型和詞彙,也可以了解不同場合用語的區別和禮儀習慣的不同。在正式的場合,我們可以說:“It is my honour to introduce”一般的介紹朋友認識,則可以說:“This is…, my friend.”

二、了解中西方文化習慣和語用習慣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人們的語用習慣和交流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有時候中國人看來很符合交際習慣的方式,在西方人看來卻是不能接受的,另外,中西方文化和語言中也有各自的禁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注意對比和掌握。比如,中國人在見麵的時候,喜歡問一些比較私人的問題,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如:“你要去哪兒?”“你吃飯了嗎?”有時候,隻是為了打聲招呼,並不一定非要獲得答案。但是,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同西方人打招呼,他們就會覺得十分費解。如果你問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比如:“Are you married?”(你結婚了嗎?)“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你每個月收入多少?)西方人就會比較厭惡和反感,這也是我們在學習和交際實踐中應該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