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戶外體育及其發展現狀
文化論壇
作者:侯誌琨 張雷 陳久玉
摘 要:本文闡述了青少年戶外體育的內容形式和特點,列舉了青少年戶外體育在世界各國的重要意義,調查了青少年戶外體育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及不足。
關鍵詞:青少年;戶外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青少年戶外體育的內容形式及特點: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的內涵十分豐富,其基本內容是指人的體力與智力的充分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道德品質和美的情操高度和諧統一的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的思想,也是對青少年戶外體育做出了很好的闡釋。青少年通過參加戶外運動,增加和大自然的接觸,使得他們更加理解自然的美麗所在,也有利於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怎麼理解戶外運動呢?登山、攀岩、懸崖速降、在野外露營、野炊、定向運動、溪流、探險等這是從廣義上的理解,因為戶外休閑運動中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介於此能擁抱自然,挑戰自我,超於自我。但本文所說的戶外運動與之不同,對象特指青少年。是針對青少年群體而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規律的訓練活動,其主要形式包括野外露營、野外生存能力訓練、野外物種及自然知識的學習與考察,越野、郊遊、各類體能拓展等。是一項為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而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開展的活動。
那麼本文中的青少年戶外運動所具備什麼特點呢?
1、良好的自然地活動空間
良好的自然的情況下會影響促進學生進行體驗和學習。基於此有實踐性的活動。戶外運動要求青少年親力親為的去參加並完成各項活動。良好的自然地活動空間也可以促進青少年間的相互合作。因為戶外運動都會要求人們以團隊為單位組成,並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使得青少年懂得許多東西,例如協同、責任、理解,合作意識的重要性。還有良好的自然地活動空間可以綜合考察和鍛煉戶外運動的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智力水平和協同合作的組織能力。
2、戶外運動可以提高青少年整體素質教育
在美國,青少年戶外運動是必修的教育課程,是與環境教育、社會教育並列的教育內容。戶外運動的設計包括提高個人膽識的冒險教育計劃;認識個人和同伴之間的協力、協調型計劃;自然與人關係的環境型教育計劃;充實教學科研內容的教育型計劃等等諸如此類的課程。在美國住宿型的戶外運動仍然是青少年每學期必定要進行一周時間的教育內容之一,雖然美國各州對青少年戶外運動的具體要求並不相同。在1977年美國還頒布了《環境教育法》,取得顯著效果,基於此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以野外活動和各類戶外運動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教育,並在中小學試行《環境經驗學習計劃》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在法國,教育學者和學生家長十分重視青少年生活學習的鬆弛緊張關係,普遍認為兒童在經過7周的學習之後,應當有2周的休假。戶外露營活動則是休假中的主要活動內容。在德國,各類戶外運動成了青少年暑假作業的主要形式之一。學生們把通過完成類似洞窟探險、動植物考察等的報告作為假期作業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