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誌明和毛澤東文藝思想趨同論(1 / 3)

胡誌明和毛澤東文藝思想趨同論

文化論壇

作者:NGUYEN THI CAM ANH(阮氏錦英)

摘 要:在革命生涯中,胡誌明和毛澤東他們早就接受馬列主義並靈活地運用到本國實踐中去,因此,胡誌明和毛澤東思想上具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處。在論文的框架內,我們力圖指出胡、毛在越中文藝思想趨同的表現,分析其趨同的因素,以期增進對胡誌明和毛澤東的了解,進一步促進新形勢下越中兩國友好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胡誌明;毛澤東;文藝思想;相同

作者簡介:NGUYEN THI CAM ANH(阮氏錦英),女(1987.9-),越南太原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誌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堪稱越中兩國交流事業的先驅者,他們分別作為越中兩國的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為越中建設事業發展做出了大量的指導性工作,對“越中友誼,萬古長青”起了重要作用。在革命生涯中,胡誌明和毛澤東他們早就接受馬列主義並靈活地運用到本國實踐中去,因此,胡誌明和毛澤東思想上具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處。從胡、毛兩位領導人的文藝思想的角度來講,他們的文藝思想都是馬列主義文藝學說與本地革命文藝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雖然毛、胡所提出的文藝思想內容豐富、所涉及的範圍很廣,但在論文的框架內,我們力圖指出分析胡、毛在越中文藝思想趨同的兩大表現,以期增進對胡誌明和毛澤東的了解,進一步促進新形勢下越中兩國友好交流與合作。

1、文藝的黨性與階級性 (文藝與政治的關係)

首先,胡誌明、毛澤東都認為文藝也是一種革命運動,文藝要為政治服務並成為黨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兩位都肯定文藝跟共產黨和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事業密切相關。

胡誌明認為革命文藝必須要有黨性,即文藝的一切問題都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同時要有階級性與人民性。就文藝的階級性而言,他要求文藝要為一定的階級服務並跟那個階級打成一片,認為一個有階級性的作品是能突出那個階級的特征的,並同時為那個階級服務,胡誌明所指的“那個階級”即無產階級。所以在胡創作中,我們看到他都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進行創作,在領導、指導中也特別注意強調這個原則:“文化藝術也是一條戰線。你們是這一條戰線上的戰士。像其他的戰士一樣,藝術戰士有一定的任務,那就是:為抗戰、為祖國、為人民,而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同時認為“保證黨性在文藝思想領導工作顯得最為重要”。胡誌明認為文藝活動可以在不同的革命情況下創新和改變創作風格、創作題材等方麵,但創作始終要把黨、國家、人民、和無產階級的利益作為首要目的。在這個方麵,他充分認識到文藝工作的重要性:“文藝工作者的筆也要像祖國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戰士的尖銳武器一樣能扶正除惡,為國家的獨立自由作出重要貢獻”。他要求文藝創作要作為鬥爭的武器,要以鬥爭的需要貫穿於文藝創作實踐中去。在革命家胡誌明的視角中,文藝不隻是單純的精神活動,而是革命事業一個很有效的武器。胡交給文藝工作者這樣一個任務是時代的迫切要求,也符合越南當時的革命實踐。

毛澤東也同樣認為文藝工作要有黨性、政治性和階級性。他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是無產階級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如同列寧所說,是整個革命機器中的齒輪和螺絲釘。因此黨的文藝工作在黨的整個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確定的,擺好了的,是服從黨在一定革命時期內所規定的革命任務的。”這意味著毛澤東所提出的文藝不可脫離政治以及無產階級政黨而存在的。毛澤東要求文藝工作者也要服從黨的領導,要改變思想感情,與工農兵結合,為黨服務;創作是為了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的比例很大的,考慮到這一點,毛澤東要求1955年後一階段教育發展規劃應“包括辦適合農村需要的中學,中學裏麵增加一點農業課程,出版適合農民需要的通俗讀物和書籍,發展農村廣播網、電影放映隊、組織文化娛樂等等”。 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文化建設。換句話說,毛的觀點是任何要求進步的、要求革新的文藝工作者也不可能脫離社會實踐而進行創作。從這觀點出發,他強調政治是文藝批評的一個標準:“一切利於抗日和團結的,鼓勵群眾同心同德的,反對倒退、促成進步的東西,便都是好的。”在毛澤東的理論觀點中,文藝與政治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為切實建立黨對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領導,保證文藝工作中的黨性和階級性,中共中央實行“兩手抓”,即一手抓思想建設,一手抓組織建設。1951年11月底,中共在文學藝術界開展整風學習運動,毛澤東指出:“為保證整風學習運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級黨委的負責同誌必須親手抓緊對文藝界整風運動的領導”,對文藝工作的重要情況和問題要經常向中央請示報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牢牢把握文藝工作中的黨性和階級性,使其不偏離預定的軌道。從當時中國具體國情來看,中國還處在政治和階級鬥爭的階段,所以毛澤東強調“文藝服從政治”也是反映當時實踐的要求的正確觀點。至此,毛澤東關於文藝要有黨性和階級鬥爭性的思想基本形成。由此可見,胡誌明和毛澤東關於文藝的黨性與階級性、文藝與政治的關係的思想在很多地方是相同的,而且都對國家的文藝教育宣傳創作等實踐起了指導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