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對哲學觀念的影響
文化論壇
作者:初秋月
摘 要:回顧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大家會驚奇地發現科學和哲學有相同的曆史起源,而且在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的最初階段,哲學與科學是不分彼此的一個概念,主要體現在語言層麵、邏輯層麵、研究的具體方法領域和研究特定對象的一致性。在科學和哲學所有的互相之間的影響和具體聯係當中,研究方法的聯係始終是最重要的和標誌性的第一位聯係,還是其他聯係和影響的根基,這也是本文的核心和關鍵論點。
關鍵詞:現代科學;哲學;影響
作者簡介:初秋月,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一、科學和哲學曆史上的互相影響
科學與哲學的相互淵源起始於現代科學最初的萌芽期。在牛頓所在的中世紀,主流學界認為物理學從屬於自然哲學,但是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他們已經學會尋求運用物理實驗進行實證研究,開始避免盲目運用繁瑣而複雜難懂的經驗論述和純粹的哲學臆想和思辨方法去研究科學。在科學的鼻祖開普勒和牛頓等人的不斷努力和鬥爭下,科學方法才能從哲學的重重束縛下自立門戶,為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提供了紮實的基礎和鋪墊。對於任何一門成熟具體的科學理論,一般必須具備有相對比較完整的體係結構和有事實經驗能夠證明之;而哲學在長期的發展和成熟過程當中,哲學辨證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漸漸退出了諸多特殊的學科領域,這就是哲學的非常重要的第一次關鍵放入轉向,即轉向認識論,但是這種轉向不是完全把哲學的全部研究的課題放手給科學,隻不過是它們各自術業專攻而已,即為拉卡托斯所說的 “研究綱領”意義上的更迭。
實證的研究主要運用與具體應用科學,剩下的邏輯、心理與認識問題現在科技仍舊不能證實,成為思辨方法所固守的領域。盡管類似的更迭和轉向從沒有間斷過,一直在進行,但科學和哲學也慢慢發現它們殊途同歸,無法完全舍棄和離開對方,尤其在理論研究領域更是親密無間。例如優秀的哲學家總會深關注科學技術領域最前沿和重要的理論研究與探討,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更多的靈感,而相對應的科學家在純理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約定俗成的總會不自覺運用哲學工具和方法,而且“研究綱領”的轉向和更迭往往需要哲學的強力進行幹預,科學一相情願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科學哲學分科的創立
創立的科學哲學分科的初衷來源於科學對哲學強大影響的結果。科學哲學的大師卡爾·波普爾清醒的認識到分析哲學的未來正在走中世紀經院化哲學的老路,這是極其危險和錯誤的;他認為,哲學的嚴謹性和絕對性是必須已精簡具體內容為代價的,這樣就不可能構造出相對完整的形式理論係統描述和解釋客觀世界了;這樣一來,哲學要想真正排除悖論,就必須不沾染任何想象和現實當中的實體,隻可以探討純粹結構問題。然而完完全全排除理論悖論的哲學辨證語言會顯得空洞毫無用處,繁瑣而又複雜;總是埋頭於詞的意義等無用細節的反複斟酌,而對現實世界的重大問題和事件毫不關注;這也是邏輯實證主學派義和維也納學派分崩離析的最主要原因。
波普爾的理解清楚而明確地指出了分析辨證哲學存在的巨大問題和困境,哲學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最能夠影響人類自我的反省領域的問題,而人類終極的自我反省必定會受製於人自身特有的局限性—在體力、智力、和時間上的天然限製,這就必須使哲學深刻認識、承認和接受這種局限性和不完滿,但這並不意味放棄對絕對真理的追求,而是我們必須實事求的研究我們能力可行的領域之內。而且哲學領域,我們既不會采用主觀的隨意想象,又不可能采用紛繁複雜的字句反複糾纏,必需借鑒和研究科學的特有方法技巧,進而構造係統性和綜合性理論去描述、探討和解釋真真正正哲學問題。然而何謂科學的方法是我們必須仔細探討的;事物是不是普遍聯係的是眾所周知的哲學全稱式放的概括命題,而且其聯係囊括萬千往往不會局限於因果的聯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我們檢驗所有能夠指稱個體之前,其命題就無法完全成立。然而,波普爾認為整個世界猶如一個無限大,的黑箱,不論建立何種模型也不可能完全徹底的揭開其內部具體的結構,人類理解和認識它唯一的方式就是綜合運用理論、概念和模型去描述它。如果把理論是當做捕捉無限經驗世界的網,那麼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不在於運用科學自有的語言構建與自然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描述,而在於使“網眼愈來愈小”,對真理的無限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