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骨牌效應”(2)(1 / 2)

可能從那個時候開始,羅蔭國就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結局。

陳某、陳紹基、楊光亮,甚至包括羅蔭國、周鎮宏,全部都是書法愛好者,並都有大量書法作品流傳,陳紹基甚至在2007年開始擔任廣東省書法協會主席。

據查,陳紹基、楊光亮、羅蔭國、周鎮宏4人唯一一次公開相會是在2007年6月10日舉辦的“茂名石油?荔枝文化藝術節”上,4人揮斥方遒,各自留下了書法作品。其時,陳紹基職務是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協主席,周鎮宏剛剛從茂名市委書記職務上離任,出任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羅蔭國剛剛接任市委書記職務幾個月,而楊光亮也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一職上風頭正盛。這是4人的巔峰相會,他們都分別走到了各自官場生涯的頂峰,隨後便是極速跌落。在他們分別被查時,也正對應著上述職務。

能侍弄物理學和文學的高官

周鎮宏小時候是個典型的“苦孩子”。1957年10月,周鎮宏出生在廣東省普寧縣一個無山可靠、無海可依的小村莊。他四、五歲時恰逢三年困難時期,時常餓得嗷嗷叫。母親給他端來的“稀粥”,“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臉”。那時,他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烤番薯。周鎮宏有一妹一弟,作為長子,他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幫父母幹農活。周鎮宏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曾寫道,“正是小時候的這段生活,在人生伊始就磨練了我的意誌和毅力,教我懂得了好多質樸的做人的道理。”從小學到中學,周鎮宏功課全優,不但數學、物理競賽總拿第一,連征文比賽也是第一。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苦孩子周鎮宏發奮苦讀,辛勤工作,拚出了自己的一方前程。1974年參加工作後,周鎮宏先是在普寧縣工作,先後擔任梅塘新光大隊中心輔導員,梅塘公社農建指揮部資料員,農村工作團資料員、三上工程指揮部政工員。1978年恢複高考後進入華南師範學院物理專業學習,畢業後長期任教於廣東工學院(後更名為廣東工業大學),約18年之久。先後擔任助教、講師,物理教研室黨支部書記,基礎部黨總支副書記、副主任,廣東工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黨委委員,副校長、黨委常委。其間,在職攻讀中山大學物理係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職稱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廣東工業大學一位教師得知周鎮宏被調查的消息後,感慨萬端。30年前,他曾與周鎮宏一同擔任助教,宿舍也在同一個樓層。這位高校教師對媒體說,“那時周鎮宏對物理學的孜孜以求,讓人欽佩。他不該去蹚官場的渾水。”

在1996年進入官場以前,周鎮宏的生活大抵如此:

作為物理學者,他領課題找項目,做實驗搞科研。在這個重邏輯、重實證、重操作的領域裏,他寫了好幾部專著,並多次獲得成果獎。

作為教師,他自稱“三尺講台天地寬”,幾年下來,頭上亦頂著“全國優秀教師”的光環。

作為文學愛好者,他的假日多在“一支香煙一杯茶,一疊稿紙一杆筆”中,“或快或慢爬格子”。幾十年如一日,他共出版著作28部,發表報刊文章1150篇,獲省級以上作品獎15項,還為《羊城晚報》業餘寫稿12年。他曾經下定決心,這輩子要寫100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