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繁華落盡一場空(1 / 2)

繁華落盡一場空

中國電影評論

作者:付嬙

【作者簡介】

付 嬙,女,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生。

電影《活著》劇照

《活著》是餘華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作者的代表作。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1994年張藝謀拍攝了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活著》,這部影片獲得了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演員獎,人道精神獎。

小說主人公徐福貴是一個既沒有福氣,又沒有貴氣的可憐之人,他可憐的並不是因為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七位至親接連因他或社會或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相繼離世,而是他們死了他還活著,一個人孤獨的度過晚年。他經曆了半世繁華,最終一朝落盡。他的一生都是被動的,被迫的,在時間的催促下就猶如他最後所相依為命的老水牛一樣不斷向前。而小說中的其他幾位主人公就像是福貴苦澀如咖啡一樣的人生中的添加劑,缺一不可,卻又讓人想要一一忘掉。

這部小說是一部讓人讀起來非常沉痛的小說。它跨越了很長的一段年代,具有一定的史詩性,時代特征極其明顯。它將曆史濃縮為個人命運,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厚重。福貴的每一個親人的離世其實就是一場浩劫的結束。

《活著》是餘華以第一人稱自述的角度在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描述發生在福貴身上一係列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作品中所有悲劇的出現,如家敗,考喪,妻死,兒亡,一係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並沒有任何轟動效果,但就是在作者那種慵懶的娓娓道來的語調中慢慢侵入讀者的骨髓,冰冷刺骨。它以一種最為平和的方式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的一切不過是枉然而已,它其實戳到了很多人的痛處。在整部小說中,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全部都是平實的語言,這也正是符合主人公福貴的身份背景。整部小說都是在淚水的浸泡下完成的,不論是悲傷的、絕望的、激動的還是喜極而泣的,全部都均勻的分布在小說的全篇,主人公命運跌宕起伏的強烈性令人呼吸都不由的會放輕再放輕。

人們都說任何電影都無法詮釋它所改編的佳作,《白鹿原》是這樣,《活著》也是這樣。但是,《活著》是目前張藝謀拍攝的唯一被禁的影片。原著小說《活著》沒有被禁,而並沒有原著深刻的電影《活著》被禁了,其多少令人覺得耐人尋味,也由此可見電影《活著》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性和廣泛影響力。電影《活著》同原著相比有許多的刪節,整部電影觀看下來並沒有讀原著那般痛徹心扉,電影情節似乎缺少了小說中的強烈的現實感,貼近當時的政治生活是電影拍攝的出發點。但它總歸還是淡然的。

在電影《活著》中,福貴的扮演者是葛優,葛大爺的演技一直是為大家所稱讚的,在本劇中也不例外,同樣非常出彩。福貴是一個非常難詮釋的角色,他在經曆了那麼多的挫折與磨難,身邊一個個至親隨風而去,該何去何從?

整部電影中,時代特征體現得非常明顯,如大煉鋼鐵時各家各戶把自家的鐵鍋都拿來煉鋼;文化大革命時期,人手一份的《毛主席語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