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21世紀初中國、美國、日本三部動畫電影的異同
電影理論
作者:王嵋
【作者簡介】
王 嵋,女,重慶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傳媒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動畫片製作、數字媒體藝術研究。
動畫片《千與千尋》劇照.
中國、美國、日本的動畫片各有特點,那麼它們在21世紀初出品了哪些作品呢?這些作品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呢?
一、三部影片的情況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一個12歲極普通的小女孩在神靈世界裏發生的奇妙故事,借由千尋的靈異經曆,積極探索一條入世之路。千尋由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墜入一個對於她來說全然陌生和充滿著困境的神靈的世界,回歸必定是所有努力的終極目標。不願屈服於命運的千尋逐漸從懵懂怯弱中成熟起來,最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她努力以成長的代價去實現自己對世界的懷疑與期待。
美國動畫電影《怪獸電力公司》的導演是皮特·多克特,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完成。影片主要圍繞怪物公司旗下雇傭的兩個外形奇異的怪物展開,他們從怪物的世界進入人類世界中幼童的房間去嚇他們,因為孩子們的尖叫聲可以成為怪物世界所需能源的來源。但奇怪的是對於怪物來說,地球小孩子據說又是非常危險和致命的,隻要輕輕地接觸一下他們的皮膚就可以致死,並且在怪物世界裏爆發大範圍的病毒感染。於是當一個小孩兒因偶然機緣進入怪物世界時,怪物麥克和薩利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地把她送回去,由此展開了一係列非常有趣的故事。
《小兵張嘎》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河北白洋澱。向往成為革命英雄的少年張嘎營救了八路軍偵察員老鍾,隨後日軍掃蕩村子,不僅嘎子的奶奶被殺,老鍾也被俘虜。嘎子帶著仇恨以及對戰鬥生涯的向往去尋找遊擊隊,終於巧遇羅金保,如願進入雁翎隊,成為夢寐以求的小偵察員。
二、三部影片的比較
(一)相同點
1.主題
我們可以看到三部動畫電影同樣是兒童題材,片中的主人公都因為各種原因遇到了不同的困難和挫折,但他們都勇敢地麵對並能積極地想辦法克服逆境,最後達到勝利的終點。中、美、日這三部動畫片的主要角色都具有善良、勇敢、樂於助人的品質,同時影片宣揚普世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充滿了正能量。《千與千尋》和《怪獸電力公司》采用了現實中的人與幻想世界相結合的敘事方式,充滿了魔幻和童話色彩,而《小兵張嘎》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和浪漫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
2.視覺風格
三部動畫電影的視覺風格均采用了各自擅長或傳統的影像元素。《千與千尋》使用的是二維動畫手繪方式,可以看到大量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作品的美術風格,譬如澡堂的場景布置和在裏麵工作的歌舞伎,無一不透露出浮世繪作品特有的繁華放任、虛無短暫的塵世氛圍,與女孩的單純善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反差。《怪獸電力公司》則一貫采用以往的視覺風格,簡潔大氣,力量感強,顏色鮮豔亮麗,奇特的造型中不失萌樣,滿足了小孩子觀影的好奇與期待心理。《小兵張嘎》采用寫實風格,人物和場景設計厚重凝練,色彩飽滿,強調光與色糅合後的質感與空間感。尤其在色調方麵,影片突出三大顏色的相互襯托,強化“綠色”、“土黃色”和“鐵灰色”。為了表現戰爭的壓抑氣氛,著重用火車站的鐵灰色;為了突出白洋澱不屈的生命力選擇用綠色;為了表現時代的厚重感選擇了代表北方平原特征的土黃色,三種色調實現整部電影相互協調、渾然一體的效果。
(二)不同點
1.劇情的設置
盡管都是動畫電影,但三部片子的訴求點和表述方式卻全然不同。《千與千尋》的劇情出自於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的想法。據他說在酒館工作的服務員,就算原來是個性內向害羞的也會在為了得到報酬的情況下而不斷提升接待客戶時的溝通能力,而前往酒館的人也同樣地會與和服務員的互動之下,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這段看似和動畫風馬牛不相及的想法給了宮崎駿一個靈感,想出讓一個原本傲嬌的女孩突然闖入到不知名的世界,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互動,他們有的善良有的邪惡,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待人處事能力的故事。這隻是其一;其二,除此之外,影片還宣揚了獨立、堅韌、善良的品質及友情、親情等,一個成人故事選用小女孩做主角,和各種討喜的配角在一起,以動畫片的外形出現,足以被多層次和跨年齡的觀眾所接受。
動畫喜劇電影《怪獸電力公司》的構思則非常有意思,它可以追溯到1994年,皮特·多克特等幾個編創人員在製作《玩具總動員》期間一起吃的一頓午餐。在席間他們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拍攝一部有關怪物的電影。多克特曾說過小時候真的相信晚上會有怪物從自己的衣櫃裏鑽出來,所以他就提議拍部有關怪物的電影,當和其他朋友商量時,他們一拍即合。看來像《怪獸電力公司》這種有類似孩子般觀念的電影獲得成功是與大多數觀眾曾經相近的心理經曆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