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裝飾性元素在動畫場景設計中的藝術渲染力
電影理論
作者:鄒柳笛
【作者簡介】
鄒柳笛,女,江蘇句容人,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碩士生,主要從事現代裝飾設計、動畫研究。
動畫電影《大鬧天宮》(3D)劇照
動畫作為一種綜合藝術門類,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色彩。在仔細觀賞動畫後我們不難發現,在一部優秀的作品中,裝飾性元素的巧妙應用無疑能為其增色不少。而裝飾性元素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個特色性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在動畫中,尤其是場景設計中更是體現著與眾不同的藝術渲染力,因而對裝飾性元素在動畫中的作用做出理論方麵的研究與剖析也顯得尤為重要。
一、優秀動畫影片中的裝飾之美
想要真正體味裝飾性元素在一部動畫場景中展現出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價值,我們不妨從一些經典的優秀作品中進入。
在中國早期的“中國學派”時代,中國動畫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湧動著的民族血液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頗受讚譽。老一輩中國動畫人以中國傳統的裝飾性元素塑造出了極為鮮明跳脫的藝術風格,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以20世紀60年代的名作《大鬧天宮》為例,它的場景設計就極具裝飾美感。色彩濃烈,造型獨特,場麵宏大,裝飾風格濃鬱的場景貫穿始終。該影片的場景設計中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的裝飾性元素。
而歲月走到了新世紀的今天,《大鬧天宮》依舊經久不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再次將這部國產動畫的經典製作搬上了銀幕,3D《大鬧天宮》對原版的修複和忠於原味的民族風格,加上現代化的詮釋,讓這部經典之作再放光芒,其中場景的裝飾之美也頗值得細細品味。
在色彩方麵:3D《大鬧天宮》借鑒敦煌壁畫和中國傳統年畫中色彩的裝飾風格,用色絢麗大膽,雖有來源於現實世界事物的色彩,卻又突破了自然界原色的限製,色彩使用滿足了劇情和人物心理變化的需要,並對色彩的濃淡、對比度進行加強,使畫麵極具裝飾意味。同時也對色彩之間進行了有機的調和,使色彩瑰麗而又渾然一體,營造並烘托了影片的畫麵氛圍。幽暗冷色調的龍王宮殿與五光十色的仙界景象產生了變幻的視覺效果,在推動劇情的同時更使觀眾得到了感官的愉悅。線條上,影片背景的處理嫻熟地運用了線的蜷曲彎折,在線的排列與組合中表現出了濃鬱的裝飾感。在影片中,青銅紋樣與漢代畫像石、傳統祥雲紋的裝飾性線條的運用都頗具匠心。場景中線條所表現出的美感是一種流暢的美,富有節奏和韻律。線條變幻多姿的造型、組合帶來了一種有動態魅力的裝飾之美。場景構圖方麵,3D《大鬧天宮》布局妥帖。看似隻是為敘事目的搭建平台的場景卻隱藏著構圖的形式美的法則:對稱、漸變、發散、重複,花果山、天庭、桃園、東海龍宮,每個大場景都是一幅幅有著強烈裝飾性的優美畫卷。背景的山水與天宮的構圖多運用散點透視,而散點透視正是裝飾構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更是不乏皮影、石像、水墨等裝飾性元素。正是這些裝飾性元素或而大氣華美的大範圍布局,或而均衡精致的細部點綴,才使得整個構圖相得益彰、畫麵均衡協調,讓影片的藝術感得以升華。
由此可見,裝飾性元素在場景畫麵中的合理運用使得其不僅成為劇情的推動力和襯托人物的舞台,更深深影響著整部作品整體的美術風格和審美基調。前人的大膽探索為我們而今的創作提供了太多可供借鑒的典範,學習他們手法,將裝飾性元素在色彩運用、線條、構圖中的巧妙運用和融會貫通,對想要創作出像他們一樣富有藝術特色和張力感的作品的當代動畫人來說尤為重要。可以說,一部優秀而富有感染力的動畫作品中,裝飾性元素起到了不容忽視的美學意義和感官渲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