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早期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本土化元素
電影理論
作者:任曼曼
【作者簡介】
任曼曼,女,江蘇南京人,鍾山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係副主任,主要從事影視動畫及漫畫方麵的教學及研究工作。
電影《大鬧天宮》劇照
近年來,在國內與國際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本土動畫走勢低迷。國內方麵,主要是國家政策與行業體製的問題。首先,國家對於動畫行業無論是短期還是未來都沒有製定出明確的發展規劃,在行業中沒有建立專門有效的監管部門,另外,本土動畫在前期設定方麵較倉促,直接影響到成片的品質等。國際方麵,歐美與日本的動畫片大量湧入本土市場,並充斥於多種媒體平台上。客觀上來看,國外的動畫片相較於本土動畫片來說品質較高,無論是劇情還是角色都能迅速深入人心,且大部分是連續劇,因而帶來了長期牽製本國觀眾注意力從而形成影響本國動畫推廣的不良效應。外國精神文化的滲透與占領對於本土動畫的壓製是不容回避的社會現實,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時期,我們應當堅持本土動畫的發展,打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動畫造型,並將其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符號開拓國際市場。
動畫中的角色造型是動畫故事的敘述者,是動畫片的核心部分。它的表情狀態、行為舉止,性格特征直接影響著影片的品質。事實上,在動畫發展的初期,本土傳統文化給予了中國早期動畫造型無比神秘的魅力。本土文化中的傳統元素在內容形式上突出了中國幾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出國人身上善良、淳樸,智慧的民族精神。其中,無論是戲劇藝術、雕塑藝術、水墨藝術還是剪紙藝術等都為動畫造型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養分。但在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過程中,需加以改造與提煉,使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使動畫造型既富有民族性又具有時代特征。
在動畫造型的設計中,形態設計和色彩搭配是兩個基本構成要素。角色的神韻由此體現出來,形神兼備的角色才能傳遞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化特質。
一、角色的形態設計
在傳統動畫角色造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大量傳統戲曲元素的融入。京劇藝術作為我們的傳統國粹,其文化精神已影響了幾代人,從妝容服飾、舞台動作到唱腔韻味無不使人沉浸其中。早期的動畫片受其影響頗深,例如《大鬧天宮》、《驕傲的將軍》等動畫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無不體現出京劇的精髓。
在《大鬧天宮》中,主角孫悟空的造型就與這種傳統戲曲元素做到了完美融合。猴子的造型是以傳統京劇人物造型為基礎,進行了誇張變形與擬人化的處理。在麵部妝容上,將傳統京劇臉譜的繪畫形式加以簡化,在臉部的中心位置是一大塊紅色的心形,將五官收攏其中,炯炯有神,細致入微的傳達著內心的情緒。在服飾裝扮上,則也是參考了京劇武生人物中的軟皮帽,虎皮腰圍等短打裝扮。上短下長,長腿細腰的外形凸顯了孫悟空的靈活、機智以及善於打鬥的行動特點。而動作設計上,其動作與造型設計相當匹配,一招一式也是吸收了京劇人物的亮相及動作風格,具有極強的舞蹈性與觀賞價值。動作上采用了大量的跑跳來展現該造型中的動物特性,又設計了大量變幻靈活、難度較高的動作來體現其神幻色彩。
在《驕傲的將軍》中,對京劇藝術也同樣做到了多方麵的融合。對於將軍的臉部,采用的是誇張但簡化了的花臉式臉譜設計。在將軍體態動作的設計上,也充滿了京劇的韻味。當其得勝歸來時,麵對百官恭迎,他昂首踱步,緊貼京劇的伴奏,與京劇裏武將的出場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