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兩全 善行天下
熒屏廣角
作者:趙曉玲
【作者簡介】
趙曉玲,女,陝西蒲城人,電影學專業碩士,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中文係專職教師。
電視劇《勇敢的心》海報
電視劇《勇敢的心》一經播出,便很快熱播,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和不俗的口碑。該劇通過宏大的篇幅敘述,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末,從武漢到熱河大概20年間霍家的興衰榮辱以及中國社會的時代曆史變遷,全劇時間跨度大,人物線索眾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生動,主題的文化蘊含深刻厚重,讓觀眾在76集的飽滿敘述中,酣暢淋漓的感受曆史,審視當下,激勵未來。而在眾多的藝術特性中,主要人物霍嘯林的成功塑造,無疑是此劇能夠被觀眾喜愛形成熱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必須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的美好的人格理想,構築一個美的世界。[1]同時,電視劇藝術又是人的藝術,電視劇的藝術特性,很大程度是要通過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去體現的。使人物具有理想人格,能夠負載民族精神文化,是體現電視劇藝術特性和文化蘊含的關鍵所在。《勇敢的心》中的男主角霍嘯林就是這樣一位具有美好人格理想的人物。他仁義、忠勇、善良、機敏、智慧、心胸開闊、顧全大局,有一顆勇敢的心,而所有的這些特質,恰恰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一、忠
(一)忠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美好理想的人格,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即忠義。忠義,意思是盡心盡力、赤誠無私的堅持和信仰公正的、有利於社會大眾的道理。那麼,把這概念引
用到人物身上,應該指的是人物對於有利於社會大眾的道理或道義的永不更變的堅持和堅守。《勇敢的心》裏的霍嘯林性格中的忠義精神讓這個人物具有較強的人格魅力。
霍嘯林出身書香之家,雖然從小不喜歡讀四書五經,但是在家訓家教以及父親霍舉人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下,他對基本的道德倫常、善惡忠奸還是有很清楚的分辨與堅守。這讓他與趙舒城一起貼反對趙金虎的無頭帖子,反對軍閥專製;取得漢口碼頭後,他多次幫助共產黨人韓親仁逃走、運貨物;回到家鄉熱河後,日本人侵占熱河,在“民族興亡,匹夫有責”大義的引領下,他帶領家丁及熱河的抗日力量抗日,最終犧牲。霍嘯林所做的這一切,沒有任何一個黨派的某種具體的黨章黨義要求他,他也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一切從頭至尾都是在民間形態的江湖規矩下完成的,支配他行為的正是根植於傳統民族文化中的“仁義”,他信仰的正是人間正道,是有利於大眾利益符合自我道德標準的忠義精神。
(二)孝
中國千年的儒家傳統文化中,人倫綱常是必須首要遵守的。在儒家倫理中,講究血緣的傳承,講究輩分,講究遵從,這些是構成“孝”文化的核心理念。孝,有孝順、孝敬的涵義,即就是要幾乎無條件的順從長輩對晚輩的指令,並且在執行指令及日常行為中對長輩表現出恭敬的態度。這一核心價值理念,在中華民族千年的傳承中已經深深紮根於民族文化心理中並且根深蒂固,也成為大眾在評判一個人是否人格健全完美的最直接的標準。《勇敢的心》中的霍嘯林,具備了忠孝精神。所以家道中落後,他不怕麻煩,把從小對他非打即罵的癱瘓奶奶帶在身邊逃亡,並且自己身處危難時,送走小六並且叮囑不要餓死他的奶奶;自己在死人身上摸錢給奶奶買肉吃;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時給奶奶請安行大禮;遵從父親的遺命娶了自己並不愛的櫻桃。所有這一切,都讓這個人物承載了觀眾對理想人格的所有要求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