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體語的跨文化交際(1 / 2)

客體語的跨文化交際

文化藝術

作者:武術

【作者簡介】

武 術,女,黑龍江綏化人,綏化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係統功能語言學、符號學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受到黑龍江省教育廳資助(項目編號:12524156)。

研究表明語言交流隻占交際信息量的30%,非語言符號在交際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非語言符號包括體態語、副語言、環境語和客體語。客體語包括物質的一切有意和無意的展示,例如工具、機器、藝術品、建築結構和人體及其衣著,甚至還包括文字。它們既有實用價值又有交流的意義。近年來非語言符號的研究受到學者們的青睞,但客體語的研究較少。在不同文化中客體語的意義也是千差萬別。因此, 從跨文化角度解釋客體語的象征意義,揭示其文化根源, 有助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有助於外語教學的開展。

一、客體語跨文化對比

(一)相貌

人的相貌是人體的重要部分,傳遞著一定的意義。以“美”為例,在不同的文化中,人們對於“美”的理解也不同。在中國人們以女性身材勻稱,個子高挑,皮膚白皙,大眼睛,雙眼皮為美;而在西方人們常常要曬日光浴,以古銅色的皮膚為美,化妝品也沒有美白的功能,西方人雙眼皮居多,在他們眼中單眼皮丹鳳眼更美,對於身高他們沒有要求,但卻要求豐胸肥臀,臀部以上翹為美;而在日本,體型嬌小的女性更受到青睞。[1]對於頭發中國人以光滑、飄逸為美,而西方除了這些還以濃密為美。由於對“美”的標準不同,造成我們跨文化交流時,會有一些障礙。

(二)服裝

服裝作為一種符號,在交流中傳遞著比身體更多的信息,它是一種有意的暗示,可以表明人們的身份、地位、職業、個性和審美等信息。從服裝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在美國穿衣的層次越多,麵料越高檔,風格越低調,說明其階層越高。在英美一些正式的場合,服裝的穿著有著明確的規定,如在高檔宴會上,規定不可以穿牛仔褲進入。下麵具體從服裝的顏色、圖案、遮掩度和風格對比各文化的不同。

從顏色上看,中國人自古以來認為黃色象征著高貴和權勢,隻有帝王可以使用黃色,平民是不可以使用的;紅色代表著熱情、喜慶;白色在某些場合是禁忌的,代表著悲傷。灰色代表柔和、高雅和深沉。在西方曆史上紫色被認為是高貴的,達官貴人的衣服多為紫色;紅色是帶有血腥的色彩,或是與火相聯係;白色代表著高尚、純潔,婚禮儀式上新娘著白色婚紗。

從圖案上看,中國人喜歡龍鳳等吉祥圖案,龍是神聖的,而在西方龍被看成是邪惡的怪物,而小青蛙或者其它與海和遊艇有關的圖案受到美國中上層人士的喜愛。

從遮蓋度上看,中國人女性服裝要擋住腿、背部和胸部,馬來女性要擋肚臍,阿拉伯女性要穿長袍裹身,擋頭發和身體,隻露出臉和手。某些非洲女性要擋臀,埃及女人擋的是臉。而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可以裸露的身體部分較多,主要體現女性的自然生理美。

從款式設計上看,中國人總體喜歡寬鬆式的服裝,西方人喜歡能夠體現人體生理曲線美的服裝,墨西哥人喜歡製服,日本男性傾向於喜歡穿製服的女性,而猶太人則厭惡製服,因為製服讓他們想起德國納粹。

(三)飾物

1.紋身

在中國紋身會讓人聯想到幫會組織,就業也會麵臨阻力,而且在我國明確規定有紋身者不能應征入伍;紋身在日本是一種禁忌,在遊泳池、健身俱樂部或者汽車旅館,總能看見門口掛著一塊警示牌寫著:“紋身者不得入內”。而且如果身上有明顯的紋身圖案,就業、應聘都會受阻;而在美國紋身卻是一種身體紋飾而已,是在表達個性或是在勵誌,人們的態度也比較寬容,並不會歧視紋身者,美國軍人非常喜歡紋身,鷹、旗幟、軍隊、徽章、船是他們偏愛的圖案,女性也喜歡紋身;在泰國紋身被認為是有法力的,是會受到佛的庇佑的,每種圖案都是有禁忌的,紋身的人必須遵守戒律。

2.首飾

首飾包括項鏈、戒指、手鐲、耳墜和胸針等飾物。西方人無論男士還是女士,都有戴戒指的習慣,左手無名指戴戒指代表已婚,左小指不可以戴戒指。手鐲一般戴一隻,如果戴在右手,且為一條,表示單身,若戴在左手或兩手都戴,則表示“名花有主”了,而在中國佩戴比較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