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心理的誤區
習慣1.糾正孩子厭學的壞習慣
孩子厭學並不可怕,關鍵是父母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隻要方法得當,變孩子厭學為愛學、樂學是完全可能的。
王誌敬今年10歲了,才上小學二年級。並不是因為他頭腦笨,而是因為他經常逃學,功課完成不了,成績一塌糊塗,父母無奈,隻好讓他留級。因為王誌敬厭學,父母苦惱不已,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厭學情緒。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厭學是腐蝕學生心靈的蛀蟲。一個學生如果長期缺乏學習熱情,沒完沒了地感到精神疲倦,最終會使他對一切學習活動興味索然,從而出現逃學或者其他一些問題。
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為什麼有的學生會出現厭學情緒呢?這需要從外部和內在兩個方麵去分析原因。
1.外部的原因
其一,學習活動的重複、單調和乏味。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重複、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們的疲勞和厭煩感。缺乏生機、靈活和變通的學習生活,某些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以及某些教師的教學無方,常導致此種情況的產生。
其二,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不求進取、讀不讀書無所謂的不健康思想還在腐蝕著部分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這對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的時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須堅決予以摒棄。
2.內在的原因
厭學情緒最主要是由內在原因引起的。這些內在原因有:
其一,缺乏求知欲望。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知識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話,他就會常常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對學習就不至於有厭煩情緒。在知識的餐桌麵前,求學心切的人,總是如饑似渴,百吃不厭。反之,對學習無所期待、無所追求的人,才會把學習當作負擔。
其二,缺乏動力。自以為上大學無望,混張初中畢業證或者高中畢業證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動力,滿足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所以,無論學什麼都無精打采,難以激發興趣。
其三,學習方法欠妥。由於學法不當,雖刻苦學習,卻收效甚微。比如,不注意用腦衛生,學習上長期“單打一”,缺乏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死記硬背)等等,自然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樂趣。
其四,學習上缺乏成就感。大凡厭學的同學,學習成績都不理想,每次學習結果所得到的反饋都是消極的。長期得不到嘉獎或同學、老師、家長的肯定與讚賞,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由於每個孩子產生厭學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不盡相同,所以父母對矯正孩子厭學的對策也不能完全一樣。
如何矯正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首先,要針對孩子厭學的具體原因加以具體分析,采取具體的對策。比如,有的孩子產生厭學主要是家庭氣氛不和,家庭環境不良,家長行為存在嚴重問題。父母就應從孩子的前途出發,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改善家庭的不良環境和家庭氣氛,給予孩子溫暖和理解,漸漸改變孩子的厭學狀況,糾正孩子的厭學問題。
其次,從一般原則來講,隻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有些孩子厭學是認為學習是苦差事,很沒勁。要解決這些孩子的學習動機問題,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要有正確的看法和評價,要用具體的實例說明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自己將來能為社會做貢獻。要向孩子說清楚,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把這些道理講細講透講清,對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會有幫助。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解決孩子厭學的重要方法。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自己愛學的科目入手,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
不少厭學的孩子學習方法不對頭,他們既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不主動學別的同學的好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題海麵前束手無策,產生厭煩學習的情緒。各門課的學習方法不同,家長幫助孩子從具體的學習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有了正確的方法,效率就會提高,也會培養起學習興趣來。
習慣2.糾正孩子容易走神的壞習慣
專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但專心致誌的習慣是要通過訓練才能形成的。因此,父母應對孩子從小進行專心習慣的培養。
呂火明念初中三年級,他學習用功,但成績卻總是在中上遊徘徊。麵臨升高中的壓力,學校開設的課程較多,他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經常想萬一考不上高中怎麼辦?外語單詞也記不住,上課時老是走神,有時真不想上學了,學習成績也下降不少,他的爸爸見他反應遲鈍,精力不足,又聽老師說他上課老是走神,真不知該如何辦才好。
不少孩子上課走神主要是由於對學習的心理疲勞引起的。孩子承擔過重的學習負擔,心理壓力很大,長此以往,產生了對學習的心理疲勞。孩子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精力不足,甚至產生厭煩學習的情緒,在這種心態下,孩子上課常走神,自然影響學習效果。對待由於學習心理疲勞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壓力,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課程重容易引起心理壓力,容易引起心理負擔,但是在相同的學習課程的壓力下,有些孩子產生心理疲勞,有些孩子仍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心態非常好。每個孩子抗心理壓力的水平及其對策不同,所以造成在同樣的學習負擔下有的孩子適應,有的孩子勉強適應,有的孩子就適應不了。承受不了過重的學習負擔,這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就差。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教會他們正確對待課程負擔,教會孩子不要把考試的名次看得太重,不要顧慮太多,不要過多地去想學習名次下降會引起老師、同學、家長什麼評價,盡量地放鬆自己,不要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給孩子說明白,學習名次下降隻要自己正確對待就可以了,不要顧忌別人如何看,多想那些事情就等於又增加了心理負擔,又增加了心理壓力,造成惡性循環,就會引起上課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