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萬般皆下品,唯有“學習”高(2)(2 / 3)

習慣5.糾正孩子意誌薄弱的壞習慣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發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這些家長不正確的做法,不僅不利孩子良好意誌品質的形成,還可能會使孩子長大後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產生自卑、抑鬱、厭世等不良心理。

“佳佳,你怎麼了,快告訴媽媽呀?”“佳佳,你怎麼了?”……

佳佳的媽媽伏在佳佳的身邊,拚命地喊著,她怎麼能想到,孩子上初一還不到一個月,竟然想到了自殺。

佳佳是家裏的獨生女,爸爸是中學的校長,媽媽是醫生,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佳佳,爺爺奶奶更是視佳佳為掌上明珠。她有著優越的家庭條件,隻要是佳佳想要的東西,父母都會盡量地去滿足她,與其他同齡孩子相比,佳佳真的很幸福。

當然佳佳也是很爭氣的,整個小學階段,基本上每次考試都能拿到獎狀,親戚朋友無不誇佳佳是個好孩子,同班的同學無形中也願意和佳佳來往。佳佳是個不甘示弱的孩子,隻要考試,就想爭第一。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佳佳由於身體不太好,結果考了第五名,誰也沒有想到,拿到成績單以後的佳佳就大哭了一場。小學畢業考試,她的成績很理想,順利地考入了一所重點中學。

這所中學就是佳佳理想中的學校,入學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同學們都進入了學習的狀態。這時,佳佳才發現自己原來的優越感一下子全沒有了,身邊的同學都是那樣優秀。課堂上,佳佳回答不出來的問題,總有那麼多的同學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答案;老師的目光在佳佳身上停留的時間也少了;開學不到一個月要確定班幹部,結果名單裏也沒有了佳佳;英語課堂上,老師讓同學們聽寫幾個單詞,佳佳隻對了一半;語文課上,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了回答問題的機會,竟然說錯了……

這一切都讓佳佳不斷地懷疑自己,責備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再沒有臉麵見父母了,放學路過小河邊的時候,佳佳就……

幸虧過路人發現了並及時地救了佳佳。

佳佳的事例不能不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他們身上集中了好幾代人的希望,受到好多人的關注,有些家長甚至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很容易就得到了很多物質享受,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苦,什麼是累,不懂得什麼是困難,什麼是挫折。其實,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麵對生活,為了孩子健康地成長,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是累,努力培養孩子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使孩子從小具有良好的意誌品質。

古往今來,很多成就大業的人,都是意誌堅強的人。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良好意誌品質的養成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必須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並根據孩子意誌品質的發展特點進行具體指導。建議家長從以下方麵入手:

1.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如果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長包辦,孩子就沒有機會體驗生活的艱辛。在家庭中應適當地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孩子照料一盆花,每天給它澆水,定期施肥,常常觀察盆花生長變化的情況。當盆花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開出鮮豔而美麗的花朵時,會使孩子從中體會到,做一件事必須付出自己艱辛的努力。

2.鼓勵孩子做好每件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常常做事會有頭無尾,半途而廢。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始至終做好每一件事情,當孩子在做事過程中,遇到困難,就丟下手中的事去幹別的了,有的家長跟在後麵收拾孩子丟下的“尾巴”。其實,對待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要遷就,而要讓孩子做完手中的事再去幹別的。這是指導孩子經受意誌鍛煉的重要手段。孩子年齡小,做事易受外部環境影響,如果遇到困難,就會放棄原始目的,要克服這種缺乏意誌力的行為,成人就要及時表揚孩子已取得的成績,幫助孩子克服行動的困難,鼓勵孩子堅持把一件事做完。

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如果意誌堅強,做事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意誌力,那麼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意誌品質。反之,家長如果做事拖拖拉拉,遇著困難繞道走,工作、生活缺乏勤奮精神,那麼他們的孩子決不會成為一個意誌堅強的人。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給孩子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如“這次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進步了”;“我跳舞不行,可畫畫不錯,要努力畫,爭取參加書畫比賽”。當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難時,成人應鼓勵、肯定。如此,孩子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如果孩子獨自克服不了困難,成人應給予適當的安慰,並提供一定的幫助,以免造成孩子過分緊張,影響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