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萬般皆下品,唯有“學習”高(4)(1 / 3)

洋洋起初的表現很出色,不論在幼兒園裏還是後來的學校裏,她都是一個活躍分子,老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她。在德智體等方麵,她都不會落於人後,但這樣仍不能讓她的父母滿意,因為父母給洋洋定的標準是第一。每當洋洋拿著自己還認為滿意的成績單高高興興地回家時,得到的總是父母的訓斥:“這道題怎麼能錯呢?這麼簡單,真是笨呀!”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評價,洋洋傷心地低下了頭。上小學一年級時,洋洋參加了全市的歌詠比賽,拿了二等獎,下台之後,她欣喜地向爸爸媽媽跑去,沒想到麵對的卻是爸媽冰冷的麵孔:“你看人家獲一等獎的那個小朋友,嗓子多甜美,表情多自然,可比你強多了,你呀,真讓我們失望。”可憐的小洋洋,流下了委屈的淚水。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小洋洋慢慢地變了。現在,她已經12歲,上小學五年級了。據老師說,這幾年來,小洋洋仿佛換了一個人,原先她是一個特別開朗、調皮、聰明可愛的孩子,而現在她總是一個人獨處,很害羞、膽怯,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就是老師把她叫起來,回答也是含含糊糊,猶猶豫豫,總是說我不行,我不知道,再也看不到小洋洋那充滿自信、活潑可愛的樣子了。

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識的一種表現。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實際地低估自己,隻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自卑的人,由於對自己各方麵的評價都過低,因此害怕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但又感到自己哪裏都不如別人,喪失了實現自我的信心。她總是以別人為參照物羅列理由來說明白己的無知和無能。自卑會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喪失前進的動力進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

如何糾正孩子的自卑?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家長的要求要適當,不能苛求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應該與孩子實際的能力和水平相適應。孩子取得成績,家長應及時表揚、鼓勵,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於平時學習成績差,考試總不及格的孩子,家長應以關心和安慰的態度,幫助孩子分析錯誤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給孩子以耐心的指導,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績,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漸漸樹立自信心。

2.關心孩子的困難和挫折,幫助他們正確對待失敗。孩子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失敗和挫折,由於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對自己的評價還不客觀全麵,在困難麵前就容易產生自卑。家長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給孩子以指導,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3.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我們常常會發現當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談時,有的孩子講得津津有味,繪聲繪色,有的孩子卻隻在一旁聽著,一言不發。孩子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主要是孩子的知識麵不同,有的孩子見多識廣,有的孩子見識短淺,相比之下,那些知道的很少的孩子就容易產生自卑。所以,家長應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為此,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多讀書,多接觸新事物,廣交朋友,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知識,有能力,從而消除自卑。

4.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樹立孩子的自尊心十分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如果做錯事,自己就很內疚。如果家長再對他冷嘲熱諷,甚至拳腳相加,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破罐破摔”,越來越差。這時家長應關心、體諒孩子,對他說人人都會犯錯,隻要知錯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這樣,孩子會排解消極情緒,越來越自信。自卑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需要一個過程。家長應該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家長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一定會漸漸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更加健康地成長。

習慣10.糾正孩子的自閉傾向的壞習慣

“人是社會性動物”,孩子早晚要走出家門麵向大千世界。無論外界環境多麼紛繁複雜,我們都應該勇敢去麵對,而不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獨自一個人的禁閉是可以施加於一個人的最為嚴厲的刑罰的一種”。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一個人必須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會化過程,使自己逐漸成熟。

周海是某市重點中學的初中生,品學兼優,老師們都非常喜歡她,常常會表揚她。她的父母對這個獨生女兒更視為掌上明珠。但周海性格內向,和同學們的交往很少。

近來,文靜溫柔的周海好像和同學們更加疏遠了,而且老師和同學們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陰天和雨天,周海也和晴天一樣,進進出出總是帶著一副墨鏡,神色也總是很緊張。大家都疑惑不解,周海究竟怎麼了?

周海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她感到和其他人在一起,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壓力,心好像要跳出來似的。為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周海幾乎斷絕了與外人的交往。於是她買了一副墨鏡,想借助濃濃的黑色去隔絕與他人的心理交流,以驅散心頭莫名的恐懼。但是,她的心裏還是感到很壓抑、很緊張。周海覺得身心疲憊,人日漸憔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周海變成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