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萬般皆下品,唯有“學習”高(6)(1 / 2)

王濤事件發人深省,他為什麼會從一個聽話的孩子變成一名罪犯呢?仔細分析一下,主要是虛榮心在作祟。虛榮心是一種表麵上追求榮耀的自我意識。具有虛榮心的人,用扭曲的方式表現自尊心和榮譽感,追求表麵上的好看和形式上的光彩,麵子高於一切,不顧條件和現實去追求虛假的聲譽。

孩子虛榮心形成的原因主要來自家庭。由於現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總怕孩子受委屈,於是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別人差,別人的孩子買什麼咱家的孩子也得買,決不能讓人家比下。於是在家長無意識的縱容下,孩子的欲望無限地膨脹。另外,獨生子女的父母從溺愛孩子出發,總是愛講孩子的優點,掩蓋他們的缺點,甚至在親朋好友麵前常常誇耀自己的孩子,孩子聽到的都是讚美的聲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點,而父母對別的孩子往往妄加指責。由於孩子對自己客觀評價的能力還很差,家長具有絕對權威性,慢慢地孩子就從家長眼裏的“十全十美”變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別人超過自己。

虛榮心強的孩子在個性成長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為了滿足其虛榮心而常常說謊,情緒不穩定,不認真學習,缺乏意誌力等。虛榮心強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可怕的壞習慣。家長應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糾正。

家長應以身作則,不要同別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首先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同別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家長也不要總是給孩子買東西,習慣性地給孩子買各種禮物,因為如果形成習慣,孩子就會感覺他得到這些禮物是應該的,而且需要你不斷給他買,他的虛榮心就會不斷膨脹。

家長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多給孩子講道理。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滿足孩子的要求,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則采用先吼後打的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多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與別人攀比,擁有名牌並不意味著擁有了較高的地位,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教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買東西,而不要為了同別人攀比,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可以把家中的收入支出講給孩子聽。

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麼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予靠自己的勞動掙來的錢購買所需要的東西。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擔一些家務,然後從中取得回報。一分勞動一分收獲,一滴汗水一點回報,讓孩子知道僅靠不停地向家長張口要這要那,不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家長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作為家長不應該過分誇大孩子的優點,也不要掩蓋孩子的缺點。對那些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家長應給予表揚,但應適度。因為經常性的表揚會使孩子認為這些並不是他應該做的,一旦這樣做了,便能得到獎勵。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虛榮的壞習慣,而且越來越嚴重。對於孩子的缺點要及時指出,幫助分析原因,並鼓勵其漸漸克服。

習慣14.糾正孩子害怕考試的壞習慣

孩子懼怕考試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應該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也應該讓他們明白考試並不是實現他們價值的惟一標準。尊重孩子,鼓勵孩子,才能真正讓他們成才。

最近,廣東廣州有個小記者反映,現在學生們最不喜歡的話題就是考試。有一個同學,平時各門功課考試都在90分以上,可是這學期期中考試,她數學隻得了87分。為這3分之差,她挨了媽媽一頓揍,整條胳膊都被打腫了,手背更是腫得像饅頭,連握筆都吃力。

1999年7月12日,一位名叫春梅的高二女生在家裏服下大量安眠藥後打開液化氣開關自殺身亡。她在留給父母親的遺書上說:我會考中兩門不及格,這對我打擊太大了,我對不起你們……。

考試不是老師的法寶,分數也不是學生的命根子

《花季·雨季》一書是對當今城市莘莘學子生活的一個有力概括,一個真實的縮影,家長要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就很有必要看看這本書。全書一開始,就有一段關於考試的很精彩的描寫——“又搞突然襲擊!”突然襲擊的考試似乎是老師的拿手好戲。有一部分學生不願考試,甚至懼怕考試,究其原因就可以對照一下此書中的人物——餘發,他是真正地不願考試,但他並不懼怕考試,因為他不在乎,考好考壞是一回事,因為他已經完全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主要任務來完成了。這是老師和家長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