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學習中的壞習慣是無形的陷阱(4)(1 / 3)

這個故事在我看來很適合於那些常常認為自己口才拙劣的人來讀,因為你會看到,大膽說出你想要做的事情,有什麼說什麼其結果不但是簡單的,而且的確是有效的。一句話,怕什麼,並不是想像當中那樣困難!不是嗎?想想看孩子為什麼會在老師提問的時候心裏那麼緊張呢?怕說錯,這是第一。更怕別人的反應,例如同學們嘲弄的眼神或者模仿。可是,有一點我們心裏都非常清楚:我們不是為別人的眼神而活著。我們的每一次回答或者參與,並不會因為暫時的錯誤而使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受到貶損。這個道理是從一位著名演說家那裏得來的。這個聰明的人有一次在做公開演說時掏出了20美元鈔票,問在場眾人誰願意要。舉手的人很多。後來他把錢揉皺,問了同樣的問題,舉手的人仍舊很多。最後鈔票被丟在地上,演說家狠狠踩上一腳,第三次問起那個問題,猜猜看會如何,當然還是有人舉手。“你們已經上了有意義的一課”,演說家說:“無論我們怎樣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有貶值,仍舊是20美元!”接下來的話就更加意味深長了。他說,在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似乎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但是無論發生了什麼或者是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最後演說家意味深長地說:“你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能帶給人震撼的故事,因此我希望把它推薦給你的孩子。讓他(她)知道,自己在學習當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礙不是智慧或者什麼別的能力因素,隻是羞怯,它讓你的學習總是處在被動之中,被動回答問題、被動參與討論、被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被動地被機會看中卻又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但願他(她)在某一次麵紅耳赤、吞吞吐吐的時候會記得提醒自己“嘿,為什麼要怕呢”,然後用最簡潔的話,用讓在座每一個人都能聽清的聲音說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見解。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聽眾,然而你大可以把他們都當作空氣(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用你的眼睛去注視他們,這往往能夠幫助你們雙方更好地交流)。還有啊,在回答或者討論之前,適當作些準備。例如為了防止緊張造成的大腦“斷檔”現象,可以簡單列一個發言提綱,標出你要涉及的關鍵詞、關鍵事例。因為表達的簡潔,你的孩子就是獨特的;因為嚐試著走出羞怯,他(她)開始更有魅力了。祝你的孩子好運吧!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模擬課堂

在您的家裏設置“模擬課堂”。讓他(她)大聲地誦讀課本、小說、詩詞,什麼都可以。

2.設置問題

對於羞於表達自己觀點的孩子,我們不要強迫他開口,可以設置很多問題讓他自己講話。

3.鼓勵原則

不管您的孩子在你看來表達有多麼差勁,記住首先要做的是對他(她)的開口行為本身進行鼓勵。

4.參與原則

給孩子創造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

習慣25.糾正孩子愛挑別人的“刺”的壞習慣

一個毫無教養的粗人,可能僅僅因為一個過路人踩了他的雞眼,就把這個人看作是世界上最可惡最卑鄙的壞蛋。然而,了解人之弱點的出發點,應該是友善。

我在大學的時候參加過學校的社團活動,那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學社——收集、研究剪紙藝術並親自實踐,從建立到結束也是流星滑過天幕一樣短暫。從領導到社員總共5個人,社長由出錢最多的胖子張旺擔任——他幫我們從自己的親戚那裏拉到了一筆3位數的讚助,因此大家本著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原則,推舉他作了社長,以圖日後的讚助來得更加容易。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有多失算。對剪紙本身一竅不通的胖子張旺居功自傲,頤指氣使:“你的那篇要投到校報上的稿子寫得糟透了,廢話特別多”,結果我們的宣傳部長被他罵得像隻灰老鼠;“我還沒聽說過買一把剪刀要出這麼貴的價錢呢!你不是吃了那家夥的回扣吧!”外聯部長也讓他徹底得罪了。一個星期下來,大家背著社長開了一次精誠團結的社務會,討論結果就是:讓這個自作聰明的家夥拿著他的臭錢走路!經濟支持沒有了,我們的社團也沒有存在下去的重要基礎了,然而總比要忍受一個吹毛求疵的家夥的無理指責要好得多。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與發起相對正規的活動,然而沒有想到就這樣草草收尾。這件小事給我的教訓就是,堅決少和吹毛求疵的人合作,努力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吹毛求疵不受歡迎的人。我想,作為家長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愛挑刺的不受歡迎者。就像我們不願意自己身邊的同事或者上司是個愛挑刺的人一樣。這樣的人在他(她)周圍的人際環境中得到的社會評價非常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