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習慣30.糾正孩子努力克服學習懶惰的壞習慣
懶惰就像一劑慢性毒藥,讓人喪失鬥誌,日漸消沉。本應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會因懶惰成性而荒廢學業。
惰性,人人都可能有,但很多孩子在學習中所反映出來的那種懶惰的思想行為尤其令人擔憂。
上課聽講像聽評書,不動筆、不動腦、不作記錄;
寫作業、交作業拖拖遝遝;
做題不抄題目,不寫過程,隻有答案;
念書有氣無力;
假期作業不到最後時刻不會去做;
抄寫課文用省略句代替。
諸如此類的懶惰習慣導致孩子在學習上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缺乏刻苦精神,漸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對學習不感興趣。長此以往,孩子就離學習這個圈子越來越遠,精神萎靡不振,意誌消沉。本是意氣風發的青春少年就這樣因懶惰而葬送了美好前程。對此,家長們心急如焚。
如何才能糾正學習懶惰的壞習慣呢?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從小培養孩子自主的性格、獨立生活的能力
懶惰是一種不良習性,很許多孩子對父母都有依賴性。當依賴性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成了懶惰。因此,家長要適時控製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不能任由發展。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長絕不能代勞。作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找家長,而應該先由自己獨立處理。學習也是這樣,有疑難問題,先自己解決,不要動不動就向老師、家長求救。同時要磨練孩子的意誌。堅強的意誌力是克服懶惰的力量。
2.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有的孩子學習懶惰,是因為對功課不感興趣。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於是就懶懶散散地對待學習。這時,家長要從各方麵激發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有趣的內容,靈活輕鬆的學習方法會令孩子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容易了。
3.為孩子確定一個短期容易達到的目標
有時候,孩子因為懶惰造成學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一些難度小、短時間能達到的要求,讓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促使孩子繼續努力。這樣學習下去,孩子在達到了一個個目標以後,懶惰的習慣就逐漸被克服了。
4.教給孩子恰當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欠妥,即使十分勤奮刻苦,也可能學不好,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或者產生畏難情緒,逐漸疏於學習,變得懶惰,沒有上進心。因此,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符合學習規律的好方法。例如:教孩子合理運用時間,製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等等。孩子一旦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就會很有興致地堅持走下去,那麼,懶惰的毛病就無所依附了。
5.監督孩子嚴格執行學習安排
有些孩子雖然也製定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嚴格執行。當天的學習任務必須當天完成,不能拖拖遝遝。否則,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6.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
學習的過程很枯燥,如果缺少鼓勵,孩子就很難把學習的興趣保持下去,從而變得消沉、懶散。因此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丁點進步,家長都應該不遺餘力地鼓勵他,為他搖旗呐喊。在孩子失敗的時候,鼓勵就更重要了,哪怕一句安慰的話,也會讓他信心倍增。
習慣31.糾正孩子半途而廢的壞習慣?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要經曆諸多挫折,遭遇諸多困難。許多孩子就在這很多阻撓麵前停了下來,最後半途而廢,放棄了學業。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學習沒有恒心,不是虎頭蛇尾,就是半途而廢,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終。
很多孩子都喜歡在每一個新學期開始時,為自己製訂一個學習計劃,最初幾天還能完全按照計劃學習,到後來,就漸漸鬆懈下來,最後甚至完全拋開了原定的學習計劃。半途而廢是一種嚴重影響學習效果的不良習慣。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齡孩子在學習上都有這種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性。課堂聽講,前20分鍾比較認真,後20分鍾就堅持不下去了;做作業一遇到疑難問題就打退堂鼓;作文前幾段文字書寫工整,到後麵就漸漸變得淩亂潦草,以至成了無人能識的“天書”;原打算堅持每天
早讀1小時英語單詞,剛開始有新鮮感還能堅持,過一段時間就不堅持了,放棄了。
學習中的半途而廢對學習效果影響極為嚴重,同時,更不利於孩子健康、規範、嚴謹的學習素養的形成,它所造成的後果不僅嚴重,而且遺患無窮。因此,每個家長對孩子不能掉以輕心、視而不見或遷就放任,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個遠足者去遠遊。他可以沒有水,可以缺少食物,可以沒有火車飛機……很多東西都可以沒有,但有一樣東西是絕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隻要能堅持,一直走下去,遲早都會抵達目的地。堅持的結果就是成功的來臨,成功總在堅持之後。
王羲之經年累月苦練書法,成就“天下第一行書”的盛名;達芬奇畫蛋在單調枯燥的動作中堅持下來,成為享譽世界、留芳百世的藝術家;因為堅持,登山者才攀上珠峰;因為堅持,張健才征服了英吉利海峽;錢鍾書堅持每天進閱覽室,才有“橫掃清華圖書館”的豪言壯語,成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高考狀元劉偉琳多年來一直堅持記日記,才有高考場上文質兼美,獲得滿分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