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學習中的壞習慣是無形的陷阱(5)(1 / 3)

我相信這本書的讀者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都有類似這位家長的困擾,然而說老實話,我自己也覺得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有時間和耐心的話,就一口氣把這篇文章讀完吧!因為下麵我要提到的這個小故事還是蠻感人的,或許還會對你有所幫助。

日本國民中廣為傳頌著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很多年之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廁所。這件事情我敢擔保沒有人樂意幹,何況這個女孩一向喜愛清潔,沒有幹過粗活。因此每次洗馬桶對她來說都是無比痛苦的事情。而上司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她十分清楚自己不適應這一工作,“光潔如新”的要求實在難以達到,因為在她看來那是不可能的。於是她想換一份工作。這時,單位裏一位前輩及時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困境,更重要的是幫她認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那個人沒有任何空洞的說教,隻是親自作了個樣子給她看。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著馬桶,直到抹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毫不勉強。他不用隻言片語就告訴了少女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隻有馬桶中的水可以達到“喝”的清潔程度,才算是把它洗得“光潔如新”,而這一點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同時,他送給她一個含蓄而富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她,這已經夠用了。因為她早已經激動得不能自持,從身體到靈魂都在震顫。於是,女孩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

從此,她成為一個全新的、振奮的人,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質量,她也多次喝過馬桶裏的水。幾十年光陰轉瞬即逝,那個女孩正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她成功了。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是日本的郵政大臣,沒錯,就是當年在帝國酒店發誓當一名出色的刷廁所工人的女孩。

我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你完全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去理解它,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個故事的確給了我們希望和怎樣把理想轉化為現實的方法。刷廁所的女孩之所以沒有去抱怨上司的“不合理”(在很多人看來應該是這樣的)分配,相反這反而成為一種促使成功的動力,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那位前輩的言行。那是一個沒有抱怨、嚴於律己的典型。抱怨他人的人永遠會找到抱怨的理由,他(她)會把不成功、不快樂永遠歸咎到別人身上,盡其所能地找到借口。其實,這又何嚐不是一種逃避呢?但是非常可惜,在認識那女孩的時候我還沒有讀到這個故事,因此也就不能更為生動地告訴她,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或是生活,其實真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即便真的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抱怨的情緒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還會讓自己對所做的一切產生懷疑、乏味等消極情緒。因此,抱怨別人實質上是在跟自己作對。“一個人如果自己跟自己作對,就沒有辦法搭救他(她)”,這是列斯科夫說的。如果你的孩子也被抱怨的情緒困擾,那麼請把這些話告訴她吧!

對家長提出的幾點建議:

1.傾聽原則

不管您的孩子抱怨什麼,都不要“一棍子打死”,傾聽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傾聽有時比您在口頭上100次敷衍式的誇獎都來得有意義。

2.設身處地

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這種抱怨是不是有道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您也參與到抱怨的行列中去。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想您首先要自我反省一下了。

3.表明態度,以身作則

告訴孩子自己對其抱怨的看法和意見。表明抱怨對事情本身的解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且愛抱怨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4.討論協商原則

和孩子討論一下“你喜歡的老師是什麼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孩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包容”、“理解”等道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正視現實。

習慣28.糾正孩子不能持之以恒的壞習慣

每個人都能登上人生的金字塔,無論是鷹還是蝸牛,問題是,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是蝸牛而不是鷹。那麼作為蝸牛的我們,要想站在金字塔塔頂,最需要的品質就是持之以恒。

心理學家將一隻跳蚤放進沒有蓋子的杯子內,結果跳蚤輕而易舉地跳出了杯子。緊接著,心理學家用一塊玻璃蓋住杯子,於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時,都因撞到這塊玻璃而跳不出去。過了一些時候,心理學家把這塊玻璃拿掉,結果跳蚤再也不願意跳了,自然也就沒有跳出杯子。

這個“跳蚤實驗”給人很大的啟示。其實,許多情況下學生也和跳蚤一樣有類似之處: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而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時,便會灰心喪氣,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不是學習的“材料”,永遠也達不到預定的學習目標,於是忽視自身潛能的激發和外界條件的改變,並放棄實現預定學習目標的努力,久而久之,將自己套在失敗的經驗中爬不出來,以致最終一事無成,白白耗費一生。記得有句哲語說得非常精彩:“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輕易地放棄,結果往往是在距離金子三英寸的地方停了下來。”也可以這樣說,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能不屈不撓地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即使遇到最大的困難也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