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35.糾正孩子不愛閱讀的壞習慣
讀書是優秀學生的共同愛好。要使孩子愛讀書,父母應創造一個書香濃鬱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自然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王芳快小學畢業了。她在學校成績中上等,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強,非常惹人喜愛,親朋好友都誇她聰明。可是王芳的父母卻心存憂慮,因為王芳喜歡和電視相伴,平時從不讀書;還說讀書不如看電視,看電視也可長知識。王芳的爸爸媽媽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清晰表達思想的能力得不到開發和培養。
王芳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作家趙麗宏在其散文《永遠不要做野蠻人》中不無憂慮地寫道:“我曾經擔心,現在的孩子課外閱讀的範圍越來越窄,能用於課外閱讀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已經喪失了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和欲望,而與課程和考試無關的書,他們更是難有機會涉獵。這是一個令人擔憂,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現象。”實際上,伴隨著電子產品(尤其是網絡)長大的孩子,他們不但閱讀時間和閱讀範圍日益減少,而且他們的閱讀興趣也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而減弱,許多孩子甚至養成了排斥文字的壞習慣。他們的課餘時間被影(音)像、電子遊戲和卡通占據著,文字在他們的閱讀中隻是一種點綴。
這是高科技所帶來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對文字的冷漠已隨處可見。據蓋洛普調查顯示:1999年隻有7%的美國人每周閱讀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59%的被采訪者聲稱,他們讀書是偶爾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閱讀文字習慣的人,在過去20年中猛增了幾倍。美國生物學家佩萊格裏尼針對這一現象解釋說:“電腦加上電影、錄音帶和電視等其他非文字主流傳媒,使人們毋須閱讀便能獲取大量信息,是它們加快了人們閱讀技能的萎縮速度。”
很多教育專家呼籲:“孩子對文字的冷漠態度就像一種隱形液體,正慢慢滲透到社會之中。當逃避閱讀成為習慣,孩子的閱讀能力便迅速退化,從而直接影響他們的成長。”
中國青年報在2001年8月6日刊登的一篇題目為《網絡與影視橫行的年代,你冷淡了文字嗎?》的文章提到:“隻要留心,人們就會發現,如今兩三歲的孩子簡直都是‘古怪精靈’,一張小嘴表達能力特強。教育學家認為,這是電視大量信息對兒童刺激的結果,電視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開發。但奇怪的是,這些孩子長到十幾歲時卻大多歸於平庸,讀寫能力尤差,比如前段時間傳出的某次全國性考試,有學生麵對考題無話可寫,竟引用《大話西遊》裏的台詞!教育學家認為,清晰表達思想的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得,而電視無法培養人們的這種能力。在與電視‘依存’的日子裏,人們養成了一種遠離書籍的壞習慣,就像與一位朋友在一起待久了,他的壞毛病會傳染你一樣。”
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糾正不喜歡閱讀文字的壞習慣呢?教育專家建議如下:
1.關掉電視,去閱讀偉大的著作,它會開啟孩子的智慧之門。
這是美國作家理查德的真誠勸告。種種跡象表明,電視是讓孩子們冷落文字的罪魁。據一些美國學者的調查顯示,如今一個20歲左右的人,至少已經花了2萬小時看電視。可見,電視已經瘋狂掠奪了孩子寶貴的閱讀時間。電視總是扮演著這樣一種角色:企圖主宰人們的思想,人們有意無意就被它牽著鼻子走。它雖然給了人們感官上的愉悅,卻無情地消耗了人們寶貴的時間。
2.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文字的好習慣
英國文學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勃朗特三姐妹,她們之所以能寫出蜚聲世界的經典文學巨著,這與她們小時候的閱讀習慣密不可分。她們的父母常常陪她們閱讀,消遣漫長的冬夜。她們圍坐在熊熊的爐火前,共同閱讀優美、抒情的文字。春暖花開的時候,她們經常聚集在野外,朗誦自己或別人的詩作。文學的種子自此就深埋在她們的心底。這正是她們能寫出《簡·愛》和《呼嘯山莊》的源泉。
3.讓孩子們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非凡魅力
Internet雖然模糊了時空的界限,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對文字的疏遠,必然會讓我們失去欣賞文字所蘊藏著的深沉的魅力的機會。電子產品和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電子閱讀物缺少了一種富有質感的觸摸感,隻有紙質閱讀物獨具一種令人備感踏實的親和力。當你靜心閱讀,以平和的心態在字裏行間徜徉,你就能發現你已經不知不覺走進了一片迷人的宮殿,那裏麵的奇幻,會使你流連忘返。
4.和孩子一起製訂閱讀計劃,指導孩子閱讀經典
孩子的閱讀習慣應從識字開始,隨著孩子識字能力的提高,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閱讀,在全麵了解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製訂閱讀計劃。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自然是孩子閱讀的首選。讓孩子們的心靈與大師們交流、碰撞,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字裏所蘊藏著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