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
使他們在集體中找到輕鬆、自在的感覺,從而能夠勇敢地在大家麵前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再因為緊張而無話可說。
2.在課前讓孩子把知識預習好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在課堂上發言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知識預習準備好,在心理上沒有底氣,生怕自己會犯錯誤,被老師和同學笑話。如果準備充分了,把知識了然於胸,自然就大膽一些了。
3.教給孩子一些回答問題的方法
其實,回答問題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說,問你某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說來,比喻有使生動、逼真、形象的作用,擬人有喜愛、珍惜的感情色彩,排比有增強氣勢、加大說服力的作用。雖說我們不能把它當公式來套,但是這卻是一個很有用的規律。
習慣44.糾正孩子聽課不得要領的壞習慣
一堂課45分鍾,有的學生上下來,很有收獲,掌握了本節課老師講解的重點難點,在課下再稍微下些功夫,對知識就基本掌握了;而有的學生同樣是聽了一節課,昏昏沉沉地下來,問他這節課講了什麼東西,竟然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這其間的差距就出來了,抓住要領的學生很輕鬆地就掌握了知識,不得要領的學生花了很長時間也無法掌握知識。
有一個很勤奮的企業經理,幾乎為自己的企業付出了一切,仍然無法擺脫破產的命運。他非常絕望,不是為自己的破產,而是不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一天,他去拜訪一位企業名家,名家告訴他,他的失敗不是因為別的,隻有一個原因,卻也是一個致命的原因,那就是他沒把企業的大事抓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個經理回去後,又重新拾起自己的爛攤子,按照那名家的指點,終於給企業創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一個企業的掌門人,重點有沒有抓對,關乎企業競爭力的強弱。許多老板或經理人很會抓小問題,卻容易掛一漏萬,看不到隱藏在冰山的一角之下那些95%以上真正的問題。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千萬不要相信“每一件事都很重要”的神話,而是要在優先順序、輕重緩急的取舍上,做出選擇。抓牛頭可以掌控全局,抓牛尾則是不得要領的作法。
我們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課堂上聽課,一定要抓住要點,否則,同樣是聽課,你的效率就會比別人低了許多。
在新課開始前,老師總會將上堂課的主要內容拎出來再強調一下。這些內容就是上一堂課的重點,我們應該注意聽,並對照一下自己是否全部掌握。每堂課結束前,老師會用幾分鍾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這是本堂課的重點,我們也要重視。
但是實際上,我們好多同學不會在意這些,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往往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能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要下課的時候,則又開始盼望早點下課,心思也不在學習上了,老師強調的上節課和這節課的重點就被我們給忽略了。這是導致很多同學學習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