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摒棄壞習慣是成就人生的前提(4)(2 / 3)

除此以外,他還善於用列圖表的形式,將數、理、化、生等聯係起來進行學習。正是這種學習方法,使他在高考改革的情況下超常發揮。高考的“大綜合”將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糅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科科獨立的特點,而是相互聯係,一道題能從這一學科猛然跳到另一學科。這與他平日積累的經驗正好相符,所以,大綜合的150分,他考了139分。

由此可見,除了具有紮實的基礎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外,高考成功的關鍵還要養成善於用聯係而不是孤立的學習習慣。應該盡量拓寬學習視野,學會融會貫通。學習時,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的內容,把知識學死,要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係,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特別是近些年的綜合題,其要求學生擁有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這些綜合類的題目經常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如中央提出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涉及到政治、曆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知識。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麵,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

不僅在具體的學習中要求聯係,就是在學習環境中,也要求學生們能學會交流、溝通。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不是孤立的,而總是與他人有著密切的聯係。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與他人合作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獲得認識的深淺和高低,因此我們還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以便更加全麵、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古人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說不管是想在戰爭中取勝,或者是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都應該重視“人和”這個重要因素。所謂“人和”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

百色高中是廣西16所省屬重點中學之一,它的領導階層很注意交流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套很完備的製度。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課題組的活動,其成員定期地召開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和進行心理輔導的做法、經驗,互教互學互幫,這種做法正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地推廣開來。

一個學校的發展需要交流,一個學生的學習就更需要交流與共享。學生不僅要自己學會聯係的學習方法,還要與老師和同學相互溝通思想,交流學習經驗心得。

2002年湖南理科第二名的獲得者張光磊對此不無感慨,他提起:和同學討論使他獲益匪淺。在討論大家都不是太清楚的問題時,可以帶動起一大片的記憶,理清思路,形成知識的網絡。

同時他認為,盡量不再和別人進行比較,而是應當和自己比較,想想如何在保證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在鄰近高考的最後這段時間裏,和同學的友誼更顯得重要。如果隻是自己悶在那裏苦學,壓力會越來越大,而有了朋友之間的交流,可以釋放壓力。他至今還引以為豪、頗為得意的是臨近考試的一天,和全班同學決定一起在晚自習時,租車去看大海,以調節情緒。在同學們中間他懂得了很多很多道理,不僅讓自己的壓力得到了緩解,也擁有了人生中很難得的友誼。

在融洽的人際關係中,我們會心情愉快,思維敏捷,學習高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和同學、同事、朋友以及親人等相伴度過一生。一個哲學家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可是,在學習中,有一部分學生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總愛一個人偷偷地學習。在集體中,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自己不學習,一看見別的同學學習就冷嘲熱諷,挖苦打擊,其實他們自己偷偷地在家裏學習,期待著同學們對他的“聰明”頭腦刮目相看;一個人買很多的參考書,但是決不允許別人看,借閱。這樣的同學就把自己孤立了起來,不能與同學們交流思想,溝通心得,永遠不能襟懷坦蕩地做人,隻能給學習和生活帶來壓力和痛苦。

同時,也應該多多與老師們交流。老師講,學生聽,隻是一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我們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討論。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作解決問題,其實,這也是善於同別人打交道的一種社交能力。

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我國5000萬青少年中約有20%心理發育不全或心理不健康;18%~35%存在學習困難、厭學、恐學、逃學和學習適應不良問題;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12%的學生患有精神疾患,5.9%的學生患有各種神經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以上令人震驚的事例和統計數字清晰地告訴廣大家長,父母與子女應常常溝通思想,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心理安撫,在溫馨的家庭中留有一塊情感宣泄和情緒釋放的淨土,使孩子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及時得到父母的撫慰與體諒,得到明智的指點和引導,最終達到解除困惑、消除煩惱、健康成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