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醫生的詢問,我們知道了小李的一些情況。她是一個普通工人家的孩子,上有兩個姐姐,她是家中老小,父母寬厚待人、嚴於律己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著子女。小李從小就好強懂事,學習上從來不用父母操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學考上市重點中學,初中時成績總處在全班四十多人中的前十名,高中時調到重點班,競爭更為激烈,成績由前十名下降到十五、六名,小李學習也更加刻苦,每天學到深夜12點多,也從不敢看電視或出去玩。
從以上了解到的情況中不難看出,日益增加的學習壓力,競爭的不斷加劇,使生性好強的小李不斷給自己加碼,結果是弄得自己神經過分緊張,在課堂上不斷地開小差。
正如道家所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越想追求某種結果反而達不到,而真正做到“無為”則在無意中什麼都得到了。你越想專心精力學習則越易開小差,越想考到前十名,名次越落後,越想不緊張越易緊張。因此,要想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上去,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上課時開小差的壞習慣。在你開小差的時候,你就錯過了老師傳授的最為寶貴的知識,這是你在課下花幾個45分鍾也補不過來的。
一位家長帶著她已經上四年級的女兒,匆匆來到一家心理診室,非常焦急地向醫生講述了孩子的情況。孩子平時文文靜靜,上課也遵守課堂紀律,但是,學習成績一直很差。小學一年級時,勉強可以跟班學習。到了四年級,雖然一如既往地抓她的學習,有的功課還請了家教,但是,她仍然多門功課不及格。近一年來,她功課更差,常常多次考試不及格。家長敘述完後,醫生仔細詢問孩子,她講:”我也想好好學習,可上課、做作業時,就是思想不能集中,經常開小差……”
又是開小差惹的禍!開小差真的那麼可怕嗎?有沒有什麼好辦法予以糾正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麵我們來看一個成功的例子:
朝陽區棗營小學的二十餘個教學班的學生們引入四個同學合成一個大桌的“學生討論式”教學的新方式,老師授課過程中學生聽得認真,老師教學完畢,同學們討論得更加熱烈、投入,上課開小差的也少了。
看,開小差是可以糾正的,隻要大家配合老師的行動,積極投入到大家的討論中去,就能將那些討厭的影響學習的念頭趕得遠遠的。改掉這種討厭的毛病,最關鍵的就是要積極把自己投身到課堂裏麵去。隻要我們的思維跟著老師同學一塊走,就不會偏離方向,就能把脫僵的野馬及時地拉回。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讓孩子把上課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
什麼學科需要什麼學習用具,上課前都要準備好放在課桌上,課本要翻到本堂課所學的章節,預備鈴一響,就要坐到座位上等老師上課。一堂課總共就45分鍾,如果等打了鈴才進教室,再找課本、學習用具,必定會耽誤寶貴的時間。這段時間中,老師講的內容,你一定聽不進去,就等於比別人少上了幾分鍾課。
2.少讓孩子帶一些好玩的東西進課堂
由於課桌上擺放著這些好玩的東西,為愛做小動作的學生提供了開小差的機會,他們可以邊聽邊不停地玩弄桌子上的東西,影響了學習的效率。
3.在平時培養孩子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孩子集中精力的習慣一旦形成,對他們的一生都是大有好處的。
4.對孩子的思想開小差要進行心理療法
由於孩子上課時思想不能集中,聽不進功課,經常開小差,所以學習成績一般比較差。隨著年級的升高,功課難度加大,課堂上老師所講內容根本無法聽懂,孩子就會漸漸產生厭學情緒,長期如此,在學習上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再加上孩子的功課不好,有的老師和同學就歧視他們,家長甚至對孩子經常打罵,從而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失去了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有開小差的壞習慣,千萬不要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從心理上指導他們改正才是明智的方法。
習慣82.糾正孩子“孤立式”複習的壞習慣
交流互動與自我提高是相互的。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把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我們就應該正視這個過程,重視這個過程,這樣才能真正地學習,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2001年遼寧省的高考狀元劉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他曾經是個很一般的學生,考入高中時,他的中考成績平平,按老師的行話說他屬二類苗。他的父母都是小學畢業,自從他上中學以來就再也無法輔導他了。由於家庭條件很一般,他也沒有過多的買什麼學習資料。但是他是如何成為高考狀元的呢?他曾經說過,自己好成績背後有絕招!
在劉柱家客廳的沙發上麵,貼有兩張地圖——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每天放學歸來,他都要跪在沙發上,看看這兩張地圖。隻見他手指著一座城市,嘴裏就開始嘀咕這座城市的經緯度、氣候、物產、環境、交通及城市定位等等。然後聯係到這座城市的曆史沿革、曆史人物、曆史事件及當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就這樣,小小的地圖,竟然串起了地理、曆史、政治等諸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