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男孩與女孩天生不一樣(1)(1 / 3)

1.男孩與女孩天生的差異

很多家長認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本身並沒有性格上的差異,所謂不同,隻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更有甚者說,男女除了生殖器官不同之外,其他都是一樣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證明:男孩女孩從出生到成長過程,存在著很多的差異,無論是生理結構還是心理因素,都是不同的。

家長都知道男孩女孩的生理結構是不同的,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同呢?其實從孩子出生之前就注定了這種差異的存在,那是因為:染色體決定了男孩女孩性別。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x染色體發育成女性,女性特征明顯,所以女孩多表現為安靜,害羞,喜歡粉色或其他色彩柔美的衣服,戴的裝飾也大多是粉色的,就連奶嘴都是粉色;而Y染色體發育成男性,多表現為淘氣頑皮,他們喜歡藍色,紅色或白色的服裝,他們的奶嘴也是藍色的。

“荷爾蒙”也稱作激素,希臘文原意為“奮起活動”,它對肌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繁殖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男孩會產生較多的雄性激素,女孩則產生較多雌性激素。由於激素水平的不均衡,致使男女之間的性發育出現差別。同時,雖然男孩與女孩都要受家庭、朋友、老師乃至社會的影響,但其受到的影響程度卻存在差異。

就生理方麵而言,男女性別各具特殊的身體發育特征。例如,女孩發育成熟比男孩快而均衡。學齡前的女孩比同齡的男孩有更好的平衡水平,她們能很好地進行單腿跳。但後來居上的男孩會在跑步和跳高方麵更勝一籌。青春期之前,男孩與女孩的體格發育相當接近,過了青春期以後,男孩開始比女孩發育得更快、更強壯。這是因為男孩子們旺盛的新陳代謝功能速度加快,使得心髒和肺增大,以適應氧氣和血液用量的增加。

就智力方麵而言,女孩一般說話較早,造句及表達能力較好,她們很早就會讀寫,在中小學時期很少出現閱讀問題,有良好的言語推理能力,很少出現言語混亂的情況。而十多歲的男孩則具有較好的空間立體感及視覺表象能力,這對將來的數學和物理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青春期以後的男孩往往數理化成績優於女生。

就社會化而言,從兒童時代到青春期,男孩總是更具競爭性、侵犯性和支配性;女孩則更喜歡交往,並注重發展親密的友誼。從社會意識形成的那一刻起,女孩更趨向於聽從成人的命令,男孩則常用身體的、情緒的及理智的方式來表示對抗,因此也經常出現行為問題。

男女之間的差異導致了一些不合理的社會準則,這些約定俗成是一種對孩子有害的社會現實。社會規定的男性和女性的某些特性未必準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來正確客觀地進行判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自由開放地思考、行動和信仰。女孩不應在男孩麵前感到自卑。每個孩子都可以追尋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男孩與女孩的大腦,無論是化學組織還是結構組織,先天就存在很多差異。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差異影響了男孩、女孩對環境的反映方式。

為了更好地了解男孩、女孩大腦的差異,讓我們先了解下大腦的結構:

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別有運動區、體覺區、視覺區、聽覺區、聯合區等神經中樞。由此可見,大腦兩半球是對稱的。在神經傳導的運作上,兩半球相對的神經中樞,彼此配合,發生交叉作用:兩半球的運動區對身體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兩半球的視覺區與兩眼的關係是:左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左半,右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右半;兩半球的聽覺區共同分擔管理兩耳傳入的聽覺信息。兩半球的聯合區,分別發揮左右半球相關各區的聯合功能。在整個大腦功能上,兩半球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兩者之間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發揮,乃是靠胼胝體的連接,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