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男孩與女孩天生不一樣(2)(1 / 3)

蹣跚學步後,男孩喜歡走來走去,擺弄東西,他們會把積木堆得很高,然後再推倒,這讓他們很快樂;而女孩則表現的更安靜,她們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環境,玩積木的時候,她們也喜歡把積木擺平。男孩有時候會忽視身邊的新夥伴,自己也能玩得不亦樂乎,而女孩則很關注新夥伴,並且能友好的對待她們。

這一階段成長的男孩是屬於母親的,雖然父親也在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母親的行為卻是會影響男孩健康成長的關鍵。母親喂養男孩母乳,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同時男孩也喜歡母親溫暖的懷抱,這一時期的男孩對母親的愛會特別依賴,母親的關心和教育會影響他們一生:如果母親能夠對男孩嚴格要求,給他們定下種種規則,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陪孩子一起玩耍嬉戲,教他們讀書寫字……這些行為都會促進男孩大腦的快速成長,為孩子將來更好的踏人社會打下基礎。反之,如果母親的情緒是消極悲觀的,經常打罵孩子,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充斥著消極的情緒。

所以,在男孩6歲之前,母親應該盡可能的關心愛護孩子,讓他們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第二個階段:7~13歲的轉變期

這一階段的男孩,內心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嚐試著成為男人。並開始關注超人、奧特曼、變形金剛,喜歡拿著箭去揮舞,和想象中的敵人去戰鬥。

母親在這一階段仍然非常重要,但是父親的分量也在日益加重。男孩在感興趣和偏愛的活動方麵也越來越像父親,他們會特別依賴父親,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所以父親要給予男孩更多的愛,並在孩子麵前有威信,有尊嚴,這對男孩良好品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我的好朋友,夫妻倆的工作都很忙,便把兒子送到奶奶家,過了不久,奶奶就打電話說孩子病了,整天喊著頭疼,大夫又查不出什麼原因。

朋友一聽,急忙和丈夫趕回去看兒子,說來也怪,當兒子見到他們的時候,病就“奇跡般”的好了,可是爸爸媽媽一走,孩子就又犯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反複幾次,朋友終於查出了“病因”。原來孩子是裝病的,為了就是能讓爸爸媽媽多陪陪他,多關心他,經過這件事,我的朋友和丈夫也開始反省自己,他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太短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他們卻不在身邊,於是,朋友還是多抽出時間盡量陪在孩子身邊,男孩再也沒有“頭疼”過。

因此,無論你的孩子多大,5歲、10歲或者更大,盡可能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陪在他們身邊,給予他們正確教導。

第三個階段:14~18歲的青春期

這一時期,是男孩從幼稚到成熟的一個轉變期,他們渴望獨立,彰顯個性,向往外麵更精彩的世界,這時候,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再占主導地位,但是他們要為男孩挑選好的主導者,老師、朋友周圍人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鄰居小李的兒子炎炎是個調皮的孩子,每天放學不按時回家,整天和街頭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久而久之,炎炎也染上了壞的習氣,甚至開始逃學了,家長打過罵過,可是孩子就是沒改過。

沒辦法,家長隻能把孩子放學後的表現如實告訴老師,並希望老師好好管教炎炎。沒過多久,父母驚奇地發現,炎炎每天放學後都準時回家,並按時的完成作業了。原來,老師放學後主動提出給炎炎補課,並讓他的那些夥伴一起來聽,給他們講李嘉誠創業的故事,並委婉地告訴他們,他們這個年紀,應該好好的接受教育,為將來的生活打下基礎。炎炎和夥伴們聽了自覺慚愧,一直就很敬重老師的炎炎頓時又增添了崇敬之情。

可見,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指導,但他們往往把父母氣的發狂,尤其是男孩和父親之間,常會引發暴力衝突,而且兩個男人之間缺乏技巧的溝通總會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這時,母親或其他人一定要在旁邊周旋,使兒子和父親的關係得到緩解。或者說當男孩十幾歲的時候,這個家庭更需要外界的幫助和支持,需要有一個被男孩信任的人為其指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