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也需要表達對孩子的愛
在很多人眼裏,爸爸的愛是深沉的,雖然他們從來不輕易表達,不會像媽媽那樣細心地說:“寶寶,媽媽愛你,你是媽媽的驕傲。”爸爸卻沒有這樣細心。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爸爸深沉的愛是很難被孩子發覺的,孩子會想:“爸爸是不是不喜歡我,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事惹爸爸不高興了。”所以,爸爸對孩子的愛也要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才能直觀地感受到來自父親最厚重的愛。
朋友經常和我說她的兒子是個感情豐富、活潑可愛的孩子,可是特別怕爸爸,隻要爸爸在家,孩子就像小綿羊一樣,特別乖,爸爸隻要出門.孩子就會變得特別活潑。對此,朋友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希望孩子孩子能一直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而不是爸爸在的時候,就像一隻溫順的小羊。
“他爸爸很忙嗎?不經常和兒子在一起吧。”我隨口一問。
“是啊,但也不至於這麼怕他爸爸吧。其實他爸爸很喜歡他的。隻是因為工作忙,沒什麼時間,也很少和孩子說話。”朋友很無奈地說。
“那就對了,孩子經常不和爸爸在一起,而爸爸回家時還是一副工作的狀態,你兒子那麼小,當然會害怕了,時間長了,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是啊,我也把情況和他爸爸說了,現在他爸爸回來的時候,都會找個機會和孩子聊聊談,周末也抽個時間帶孩子去玩,現在好多了,兒子不那麼怕爸爸了。”朋友說。
是啊,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但是有的父母不善於表達,孩子就無法了解父母的心思,因而會胡思亂想。所以,父母要及時表達自己的愛。
把愛孩子的心傳遞出去,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
也許每一位爸爸都會說,自己是非常愛孩子的。可是也會有許多孩子說,爸爸一點也不愛自己。原因就在於:爸爸沒有主動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
對愛的理解上,孩子和爸爸會有差異。爸爸覺得管教是愛的體現,方式、方法並不重要,隻要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預想來做事,就心滿意足了。而孩子年紀小,無法體會爸爸管教的苦心,他們更在乎言語表達出來的愛。
爸爸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覺得爸爸高高在上不能親近,認為自己難以得到爸爸的愛。孩子對爸爸產生誤解後,容易對爸爸的管教產生逆反心理。這樣會使親子關係惡化,也會導致孩子聽不進忠言。
最忌諱爸爸用沉默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父親想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語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爸爸如能像媽媽一樣和孩子絮絮叨叨,反倒會博得孩子的青睞。
如果爸爸主動表達出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體會到父愛的溫暖。父愛的溫暖能讓孩子變得更勇敢、聰明、自信,個人能力也會比隻由母親帶養的孩子高出很多。父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營養品。但父親不主動表達,孩子就體會不到父愛,也無法受益。
堂弟的兒子東東是上小學二年級,雖然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都很忙,但一直堅持每天晚上回家和東東一起吃晚飯。東東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爸爸媽媽能常常在自己身邊。要是問東東最喜歡誰,東東定會說:“我最喜歡爸爸,爸爸是我的偶像。”因為東東的爸爸經常在周末帶東東去爬山,東東遇到不懂的事情爸爸也都很耐心地給東東講解。最讓東東感動的是,每次東東出去玩,爸爸都要關心地問東東去哪裏玩,要注意安全;每次東東取得好成績,爸爸都會鼓勵東東:再接再厲,下次比這一次更好;當東東犯錯了的時候,爸爸也會安慰東東,並和東東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東東的爸爸從來不吝嗇對東東的讚美,東東知道,爸爸是愛他的。
爸爸想要傳達自己的愛,不能缺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爸爸每天要留出至少15分鍾的時間單獨陪孩子。在這段時間裏,要和孩子多說說話,陪他們玩遊戲。
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會表達自己的期望和愛,主動、有效地傳遞愛的信息。如果無法準確傳遞出對孩子的愛,就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語言表達比行動更感性,能讓孩子更清楚爸爸的意思。若爸爸用沉默來訴說自己的愛,年幼的孩子就無法體會到。用語言傳達愛意,能更好地收獲到孩子愛的回饋。孩子更喜歡直接、清楚表達出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