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過了一個月,歡歡發現小鳥個個都無精打采的,眼睛裏也沒有了往日的光彩,還一個勁地向外眺望,有時候煩躁不安,唧唧喳喳叫個沒完。歡歡怕小鳥生病,忙去問媽媽該怎麼辦?媽媽說:“小鳥可能是想家了。”“小鳥的家在哪呢?我們都相處一個月了,我舍不得讓它走啊!,,媽媽接著說:“小鳥是屬於大自然的,它們的家就是整個天空,隻有在天空中它們才能自由自在的飛翔,你整天把它們關在籠子裏,它們當然會生病了,就像你一樣,媽媽整天把你關在家裏,不讓你出去玩,你會高興嗎?”歡歡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一天天消瘦的鳥兒,終於想開了:
“愛它們就要讓它們快樂,讓它們在自己的空間裏自由自在的生活,好!
我一定要讓它們回到屬於自己的自有天堂。”歡歡暗自下定決心。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歡歡和媽媽來到郊外的小樹林裏,歡歡依依不舍地打開了籠門,輕聲地說:“飛吧,飛向你們的家,飛向你們的自有天堂吧!”鳥兒們似乎猶豫了一下,但很快飛出了鳥籠,展翅飛到空中,歡歡不舍的眼淚奪眶而出,媽媽安慰歡歡說:“不要難過,它們會很好的,它們會學會生存的,你的愛心,就是它們最大的快樂。”
是啊,媽媽說得對,歡歡的愛心就是鳥兒們最大的快樂,所以,一個有愛心,心靈純淨的孩子,應該愛護小動物,這樣他們的心中才會充滿了愛和快樂。
淨化孩子的心靈,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孩子還沒有對事情有正確認知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指導,這樣,孩子長大了,才能有一顆,愛麗、善良的心。對孩子的細小的舉動,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明白愛是無時無刻不在的。
我的朋友中有一位正從事教師職業,她很愛她的學生們,在她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晶晶的孩子,是從外地來借讀的,個子很高,平時總是眨著大大的眼睛顯得一臉無辜的樣子,給人的感覺非常文靜。其實晶晶是個非常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下課吵鬧,不按時完成作業,字跡寫得十分潦草。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天天有的事情。所以,老師對他的批評也是常有的事,同學們也不是很喜歡她。
一天中午,同學們一起吃午飯,有雞腿,每個孩子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因為雞腿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正吃著,有個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晶晶不吃雞腿,反而用紙把雞腿抱起來放到了書包裏。老師一聽,趕緊過去看看:“晶晶,你怎麼回事啊,這麼好吃的雞腿你不吃,再說雞腿這麼油,你放書包裏多髒啊!”
“我想帶回家去!”晶晶睜大眼睛看著老師說。
“你不喜歡吃嗎?”老師好奇地問他。
“喜歡的,可我想把它帶回家去給爸爸吃!”
“怎麼想到帶回家去給爸爸吃呢?”
“因為爸爸平時上班非常辛苦,我想吃了雞腿,爸爸就不會那麼辛苦了!”晶晶語氣堅定地說。
老師被晶晶樸實的語言深深地感動了,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父母的艱辛。知道家庭的困難,知道體貼父母。其實晶晶是一個多麼體貼而又懂事的孩子啊!雖然說她身上也有許許多多的小缺點,但她也有課樸實美好的心靈,所以,家長不應該隻看到了孩子身上的不足而忽略了他們身上的光點。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的缺點和不足,而忽略了他們心裏最深處的真實想法,事實上,家長有必要將差的變成好的,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利用閃光點去促進孩子們前進,讓缺點漸漸減少。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表妹給女兒貝貝買了一本《三毛流浪記》,每天晚上給貝貝講故事,當貝貝聽到三毛在街上流浪,沒有飯吃,被壞人欺負的這些情節時,心裏特別難過,忍不住抽噎著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媽媽,三毛好可憐啊!”其實,三歲的孩子就已經有如此豐富的感情和同情心了。
所以,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機會去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若要使同情心和愛心在孩子心中真正紮下根來,就必須讓孩子通過實際行動親身體驗到:
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包含這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正如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再沒有比關心人的那種歡樂更為高尚強烈的了。”
3.與別人分享快樂,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有人曾經說過: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就會擁有雙倍的快樂。家長都希望女兒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最令家長頭疼的是,有的孩子不懂得去與人分享,什麼好東西都喜歡獨自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