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意境
醉魚草
盤山小路左拐右轉,時而上坡,時而下溝,將行人任意調遣。凡爬山之人都賤,不喜平坦,不喜一覽無餘,偏愛這曲曲折折,倒覺趣味橫生。
路旁的小景層出不窮,有些樹皮顏色和紋理很好看,有些樹枝相扭糾纏如交叉的人胳膊,有些石板上現著變形的圖案,有些青苔野花燦爛的擁抱在一起,我的照相機快門哢嚓哢嚓響個不停,幸好是數碼,可以選摘取舍,不必像過去那樣珍惜膠卷的浪費。
頭頂,時不時有飛鳥掠過,驚人舉目,找它時已無蹤影。腳下,差點兒踩在了一隻癩蛤蟆的身上,它的皮膚顏色與花草接近,斑斕豐富,但形態難看,望去生厭,如有些品質惡劣的人一樣。
近處的山坡上,長著一片一片蓬蓬勃勃的直狀植物,它們挨挨擠擠地站在地上,有半米高,像芝麻杆兒,隻是渾身開滿了淡紫色的小花朵。我雖然喜歡奇異的花草樹木,可向來記不住它們的名稱,這是個生理矛盾。
恰好,有個山村姑娘提著布袋經過,我揮手問詢:“請問一下,這個花叫什麼名字?”
村姑微笑答曰:“是醉魚草。”
醉魚草,顧名思義,就是魚吃了,就會像喝酒一樣醉過去,多有意思。
同行的女友高呼道:“醉魚草啊,我喜歡。”然後撲到草叢中,狂折起來。我也不能閑著觀望,於是上前幫忙。
不一刻,她的胸前就摟了一大束淡紫色的醉魚草,臉龐上也泛著勞動後的紅暈兒。
我打趣說:“你也是醉魚草啊。”
她顯得更高興:“一上翠華山,我就醉了。我變成醉魚草了,你們這些魚兒可要小心啊。”
夫妻岩
鑽進一個聳立的石峽,廣虎手指兩邊說:“這裏是夫妻岩。”
抬頭仔細端詳,果真如此,南邊的石壁光禿禿寸草不長,應該是男石;北邊的石壁則遍布綠苔,應該是女石。男石凸起的地方,女石則凹陷,如果合攏在一起,剛好是完整的巨石。但現在卻硬被劈成兩半,隻能對麵站立而不能相擁入懷,成了遺憾的風景。
翠華山有一個官名,叫“山崩景觀國家地質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斷裂的峰崖,疊加的山頭,堆砌的石塊。那山頂的“風洞”與“冰洞”,是由拔地而起的巨石夾縫形成。那山腰的堰塞湖,也是由倒塌的石塊堵住了溪流,然後聚水成湖泊。
站在高處的觀景台上,能夠環顧四周的崩塌石海,好像這兒在召開一個石頭大會,周圍擠滿了熱心的固執的頑強的忠實的觀眾。
據說周朝時這裏發生了特大地震,將原來的世界分崩離析,組成新的程序。
大自然造世是沒有感情色彩的,它根據自身的內在規律來運動,不管你原來的聯係是否緊密,你隻是創造新世界時的石子。在大自然麵前,你無法抗拒,隻能順應。
有離別,有重組,有欠缺,有機遇,石頭不語,麵呈異態。
石界是這樣,人界也是這樣。
這裏的任何一塊大石頭,拉到城裏去都很風光,可以刻字繪畫寄情喻理,但堆積在這兒,則是無用的累贅。
由眾多的小石頭托起了高處的巨石,巨石則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山頂上那個石像叫“太乙真人”,它已被擬人地賦予了神話意義,然後站在高端俯視凡間,供大家崇拜。
石頭是通靈的。水是世界液化的表現,石頭則是世界固化的表現。水有靈性,石頭也有靈性。流水與艱石共同組成了地球,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