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意境(2 / 2)

翠華山上的大石頭,個個都是精靈,都有著它不同的地質標本價值。

林中小屋

傍晚,小雨降臨,空氣中帶著潮濕的地衣味兒。

獨自躺在林中小屋裏,竟然翻騰好久入不了眠。

在市聲嘈雜的城區,常抱怨休息不好,於是老向往山地,向往森林,向往水湄,向往幽雅安謐的無人之境。

可是,真正一個人住在山裏,本想好好睡他個懶覺,做他幾個美夢,反而又不適應了。

是我們的野性已被圈伏,變成了葉公好龍式的性情?還是我們的內心過於躁動,已經無法平靜了呢?

我覺到一陣孤獨和傷感。

屋頂幾聲鳥鳴,似在招呼同伴,它們群居在山林中,應該是無憂無慮地快樂。然而人這個高級動物,卻越來越陷入孤獨,很少有忘乎所以地喜悅的時候。看來我們在城市裏住久了,如果要寂寞地獨居,是需做功課的。

翻起來在床上打坐,可也入不了靜。

突然,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抓門,發出嚓嚓嚓響聲,聽說這兒在半夜會有小野生動物出沒,我拉亮電燈,下床去查看房門鎖住了沒有。現在口頭上常常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但這會兒真有個小家夥鑽進房裏,我還是有點受寵若驚的。

窗外,雨打樹葉沙沙沙,聽上去好像人的腳步聲在移動。

我在恍恍惚惚中睡去又醒來,看外邊已白亮,幹脆穿衣下床準備去散步。開房門時,心裏想,門口會不會躺著一個小剌蝟或者盤著一條大花蛇?

開門,什麼都沒有,妄想一場。

下了石階,來到天池邊,我拚命呼吸著雨後涼爽清新的空氣。石板步行道上,一層厚厚的黃葉落綴其上,踩上去軟綿綿地腳感舒服,頭頂的枝頭掛著晶瑩的露珠兒,跳一下就能吸之入口。天池裏,綠水清平,畫舫依岸,四野無人。對麵的峰嶺上,雲霧輕掛,浮而不走。

周圍是美麗的安靜的,我仿佛走入了一幀古典的且又生動的畫卷,抑或是畫卷天落包圍了我。

美景獨賞,宛若春夢。

柿子紅了

秋天的翠華山上,最惹人注目的,是掛滿枝頭的紅柿子。

節氣如手,抹黑了樹皮,搖落了黃葉,隻留下紅紅的果實在那兒顯擺,在那兒說明。

此時的柿子已經熟透,摘下來剝掉薄薄的外皮就可吞食,那種又涼又甜的享受,是無法語表的。

柿樹不高,跳躍向上便能摘下果實來。高處的,一塊石頭砸上去,也震下一串紅果兒。山裏的孩子呢,則揮動長竹竿去打柿子,剛好我們能借用。

大家你騰我躍地自取自食,直到怕吃多了鬧肚子才住手。

那時節那氣氛,渡假的作家教授們一個個都像亂蹦亂跳活潑可愛的小孩兒。

景區裏有一條山溝,長滿了柿樹。遠望上去,沿溪數裏都掛著密密麻麻的小紅燈籠,如過年般輝煌奪目。

在後來的座談會上,王宗仁老師就提出了把柿樹做為風景樹遍植景區的建議。遊人們可來觀風景,也可自己動手采摘食用,一舉兩得。

柿樹是造價低廉,宜於普及,資源豐富的植物。

柿子是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的食品。

我更看重柿子那色澤鮮亮,蓄滿激情的表情。

紅柿報秋。那秋果秋意甜到了我們的喉嚨裏、心窩裏,腦海裏。

忘不了翠華山的紅柿子。

今年秋天,我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