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評選中國汽車企業最佳社會責任案例時,選的是東風汽車“潤計劃”。從“潤計劃”誕生,到“和”文化戰略發布,這應該一脈相承。“潤計劃”發布的背景是什麼?您對企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怎麼看?

企業本身就是社會公民,一個企業的存在,對社會要有價值。企業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從跨國公司成長經曆看,從國家對企業的要求和期待來看,作為一個骨幹企業,作為一個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要說背景,其一,這麼多年來,東風公司圍繞社會責任,在不同階段以不同形式體現一個企業的自覺性。但如何統一理念,係統規劃,應該有戰略指導思想。其二,這十幾年來東風公司事業發展非常快,各事業板塊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履行社會職責,結果我們發現存在資源浪費、沒有規劃、形象也不統一等問題。

2011年我們提出“乾”D300計劃時,同時提出社會責任課題:我們每年花很多錢,但效果並沒有達到最好。那麼,在集團層麵,能不能形成社會責任中期事業計劃?差不多用了近一年時間,2012年2月我們在武漢發布東風公司社會責任中期事業計劃,提出東風化雨,潤澤四方社會價值責任觀。

這兩年運行下來,東風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麵更係統化,戰略化。東風公司總部和各事業板塊分工管理相得益彰,並沒有因為總部統一做了,底下就不發揮。我們有整體設計,而各事業板塊則有其方向性規劃,比如有的事業板塊做希望小學,有的事業板塊做農村醫療,有的照顧社會病殘等。

以希望小學為例,當時東風本田做幾個,神龍也做幾個。我就想,如果以東風的名義來做,做100個希望小學,用同一個模式,效果會不會更好。這樣,考慮到無論是東風公司現階段的自身發展需要,還是國家對東風公司的期待,我們都應該有個社會責任計劃,這是“潤”計劃發布的背景。

企業的社會責任能推進,核心領導的重視最關鍵。如果不重視,下麵一定會跑偏,或者就會流於形式主義。東風的做事就驗證了這一點。外界可能還認為東風隻是一般意義上的國企。

我們確實要向外界展示,東風不僅是一個老國企,更是一個新國企,我們的成分已徹底變化。我們還要不斷地對股東負責。不斷改善經營質量。實際上也就是增值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