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東風汽車與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合作,在清華大學啟動“東風夢想車”中國青年環保汽車創意設計大賽,麵向全國高校學子公開征集環保汽車創意設計作品。

本次大賽是根據東風汽車公司首個社會責任中期行動計劃——“潤”計劃的整體部署,基於履行環境責任和文化責任的雙重考量,而啟動的東風特色履責項目。

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東風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周強說:“大賽的舉辦,將成為東風社會責任‘潤’計劃實施過程中,首個‘一項雙責’的履責實踐項目,為實施‘潤’計劃——文化責任和環境責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自2012年以來,在“潤”計劃的指引下,東風汽車公司已先後開展了東風“碳平衡”生態林、“東風潤苗行動”、“三萬”活動(湖北省委、省政府2014年“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家”活動)等多個特色履責項目。

但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東風“潤”計劃更有特點。當東風的大自主大協同戰略還需要在現實中摸索,它卻已經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麵率先實現了大協同。為此,2013年12月21日,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將“2013中國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年度貢獻企業獎”授予東風汽車公司。

為什麼?

東風有著最多合作夥伴、最複雜組織架構,母公司和旗下各子公司在CSR工作上各自為戰,零散而缺乏統籌,不能效益最大化。正如朱福壽所說,“以希望小學為例,當時東風本田做幾個,神龍也做幾個。我就想,如果以東風的名義來做,做100個希望小學,用同一個模式,效果會不會更好。”2012年6月,東風發布《東風汽車公司社會責任中期行動計劃》,命名為“潤”計劃,明確了公司未來五年社會責任工作的總體目標及主要任務,規劃了具體工作方向。同時成立東風公益基金會,原始注冊資金5000萬元,為“潤”計劃公益項目的實施提供執行平台和資金支持。

“潤”計劃和東風公益基金會的意義在於為整個集團的CSR工作搭建了統一的平台,將集團所有CSR規劃和行動整體部署、有計劃實施,在資金、人力、形象方麵實現統一,發揮協同效應。

為了“潤”計劃的實施,東風公司成立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任委員會主任,一把手負責製把CSR工作提升到了公司戰略層麵。

以2013年“4·20”雅安地震後的賑災為例,東風總部與旗下神龍公司、東風本田、東風日產、鄭州日產、本田發動機、本田零部件等單位協同開展災後救助工作,各單位第一時間將捐贈款物彙聚東風公益基金會,由東風公益基金會統一向四川省慈善總會捐出,共捐贈款物986.25萬元,其中通過東風公益基金會捐出款物85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公司成功實現以“東風”整體形象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發生。

“潤”計劃和東風公益基金會讓東風的CSR工作進入“大東風”時代,規模效應明顯。2012年東風汽車公司(含下屬各單位)開展公益、捐助活動共計67項,資金總額達4830.89萬元;2013年開展各類公益活動117次,對外捐贈5696.3萬元,東風青年誌願者達2258人。

“潤”計劃實施不到兩年,對外捐助金額超1億元,這就是協同的力量。

對外公益行動隻是一個方麵,“潤”計劃為東風CSR規劃了經濟責任、利益相關者責任、環境、社會公益責任、文化責任五大方麵。

以環境責任為例,公司結合國家法律和自身發展規劃製定出節能減排方案,分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2012年與上年同期相比萬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4.65%,COD(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別減排12.79%和29.79%。鮮為人知的是,東風已連續發布從2008年至2012年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全麵總結上一年度公司在CSR領域的工作,2013年社會責任報告將在2014年6月發布。《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從其上述工作可以看出,這不是一種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