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的美版卡羅拉——雷淩,不隻是動了一汽豐田的奶酪,而是動了它的命根。南北豐田打架在所難免。
豐田汽車副社長伊原保守應該沒有料到,他在憧憬豐田在華的美好願景時,旗下兩家合資公司就已然把彼此當作最大的競爭對手。一汽豐田公關總監馬春平更是在伊原宣布完未來在中國發展目標後不久,出人意料地發微信將這種鬥爭關係挑明,並希望對方“惡意攻擊收手吧”。
4月20日,主管“第二豐田”業務板塊——包括中國、亞洲中東、非洲、中南美、東亞及大洋洲市場的伊原宣布了未來豐田在中國的發展目標:實現日係品牌中市場占有率第一、各大品牌中市場占有率第三,逐步完成年銷200萬輛的中國事業階段性規劃。
2013年全球市場汽車8800萬輛的總產量中,中國占據2200萬輛。未來兩三年,全球可能發展到1億輛的規模,這位豐田副社長認為,1200萬輛的增量中,至少有800萬輛將在中國。因此,豐田在全球範圍內能否成為產銷量最大的企業,關鍵就在於中國市場。
盡管豐田中國並沒有公布達成階段性計劃的具體時間,並含蓄地表態“這個數字與其說是一個目標,不如說是我們對待中國市場的認識或者姿態”,但它的變革已經開始。
北京車展期間,廣汽豐田雷淩和一汽豐田新卡羅拉幾乎在同一時間亮相,前者是第11代卡羅拉的北美版本,後者則是歐洲版本。國產後,兩款車除了外觀有明顯的差異,發動機、變速箱、軸距、內飾、空間則隻有細微差別。
這是豐田在華產品策略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它希望效仿大眾,同一車型通過不同渠道銷售,形成合力,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因為兩款車大量零部件可以通用,又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願望是良好的,但豐田中國卻忘記,如果說卡羅拉作為世界家轎之王對於豐田至關重要的話,那麼卡羅拉對於一汽豐田則是命根。這家豐田與一汽的合資公司有七八款產品,但是卡羅拉則是標準頂梁柱,它加上老卡羅拉(花冠),占據整個合資公司銷量接近六成。動了卡羅拉,不隻是動了一汽豐田的奶酪。
針對卡羅拉、雷淩同時進攻中國市場這種最新打法,不少媒體給予了積極評價。孰料,車展媒體日後幾天,一汽豐田公關總監馬春平在微信朋友圈發表文字,指責廣豐對一豐惡意攻擊。
她寫道:“幾天前有人跟我說,一豐、廣豐分別導入了一款相同級別的車,該打起來了。我說不會的。我們雖然是競爭對手但不會打起來。雙方賣得好會有相互推動作用。但是我錯了。今天出現了很多惡意攻擊一豐的文章。我也理解你們的心情。我們這次活動比較大,創意比較好獲得大家稱讚,你們心理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做法卻令人難以置信”,並表態“大度一些,讓我們憑實力來競爭”。
對於所謂的“惡意攻擊”,遍找各類信息、谘詢,最有可能的是網絡上一篇認為南北豐田,廣豐近來營銷手法更勝一籌的文章。但一豐如果因此動怒,那便顯得過於“脆弱”了。
確實應如馬春平在微信上所言:“兩款車型各有特點,宣傳方向不同無所謂誰對誰錯。兩款車型上市時間不同傳播節奏不同是正常的。這次我規模大,你們不是也在積極準備5月的大型活動嗎?怎麼就看不得別人表現好的時候呢。活動好壞不是自己評價的,營銷好壞是消費者用購買來投票的。”不過,與馬的感受不同,根據《汽車商業評論》對部分媒體和業內人士的訪問,他們認為,這場新車發布活動——一汽豐田4月20日晚在北京蟹島舉辦的“卡羅拉之夜”,確實過於“創新”。
不遠萬裏從日本愛知縣豐田博物館運來1~10代卡羅拉,以證明自家產品的純正血統,但卻選擇媒體人介紹每款車型,將場下記者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的熟人身上。而這正折射出近些年來一豐對市場把握和營銷掌控的無力和不自知。
一豐是國內產品線最為豐富的合資企業之一,但時至今日主要靠卡羅拉和老卡羅拉度日。2013年,日係車整體複蘇,銷量增長率達到15.8%,但一豐隻有13.02%。相較之下,廣豐則實現了20.58%的提升。
盡管馬春平表示卡羅拉和雷淩“雙方賣得好會有相互推動作用”,但實際上一汽豐田顯然非常擔心雷淩搶了卡羅拉的風頭。從“卡羅拉之夜”活動的主題命名為“I AM COROLLA!我,就是卡羅拉”就可以看出,雖然雷淩是美版卡羅拉,但一汽豐田的言下之意是雷淩不是卡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