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豐田似乎都是把重心放在一汽豐田,伴隨著新的產品導入策略的出台,廣州抓住了扭轉局麵的機會。此前,廣豐的產品一直以中高級車為主,Yaris L所在的細分市場已經比較狹窄,雷淩的國產對它的意義不言而喻。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2013年,國內A級車整體銷量為695.46萬輛,同比增長19.6%,國內最暢銷十大車型中,8款都在這一級別。如果說先前針對威弛、Yaris L營銷創新的比拚隻是“小試牛刀”的話,如今南、北豐田則將“火力”延伸至這個最為重要的A級車領域。
廣豐為雷淩設定的公開目標每月賣出3萬輛,但《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私下裏則認為超過新卡羅拉就算“勝利”。一豐對新卡羅拉的預期是實現銷量“翻倍”,基本是每月2.5萬輛左右。不過,單款車型銷售的競爭僅是一方麵,廣州人的目光更為長遠。
雷淩的造型采用的是豐田最新的家族臉譜KeenLook——目光犀利的麵孔,車身線條更顯動感。相較之下,新卡羅拉更加凸顯歐係車的穩重之感。不同的車型定位決定了目標消費群年齡的差異,前者比後者預期車主年輕5~10歲。
年輕化是當下豐田在華的重點策略。針對這一群體的中小型車利潤不高,豐田更大程度上是著眼於未來,希望能夠以此培養年輕人的品牌忠誠度。在這一點上,Yaris L+雷淩的組合無疑更有優勢。
在本地化研發方麵,廣豐也開始有了真動作。原廣汽研究院造型設計總師肖寧已於去年轉入廣豐,擔任副總經理,負責合資自主的研發工作。
廣豐總經理小林一弘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采訪時說:“廣豐已經有自己的研發團隊,開始研究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一些要求和條件”,未來,“這個團隊的培養和發展會非常關鍵,它將決定廣豐一些新車型是否能夠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除此之外,廣豐正在建設第三工廠,豐田最新的TNGA平台極有可能率先在這裏引入國內。該平台上生產汽車整體減輕重量超過20%,新發動機的熱效率比提升40%。豐田中國總經理大西弘致透露,再過五六年,這一新平台的產品將在中國上市。
顯然,豐田的天平正在向南傾斜。正是基於此,愛知總部為廣豐定下的目標是用5~10年時間進入中國合資車企的第一陣營。今年9月,廣豐將會發布一攬子涉及企業中長期發展的事業規劃,涉及產品導入、營銷變革、服務升級和企業社會公益等領域。
當然,在喪失總部的“偏愛”後,一豐也不會“坐以待斃”。半年前,田聰明因成為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的首任中方總經理正職而受到廣泛關注。半年後,雖然這個職位仍為中方人員,但已經由田聰明變成了薑君。一汽豐田敢於將這樣的重擔,交付給薑這樣一位不錯履曆僅限於商用車領域的人士,必然是希望他能夠突破定勢。
3月上任的薑君是一位直言不諱的汽車經理人,或許他能夠雷厲風行地改革,打破這家合資公司近幾年來的僵局。一汽豐田需要作一定的調整,才能真正麵對市場的挑戰和豐田的重視。他在北京車展期間表示,一豐正在為推出家族化產品做準備,類似於上海大眾的郎逸係列。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希望就相關問題采訪一汽豐田,但是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回複。
更值得關注的是,豐田計劃到2017年底投放15款新車型。現實問題是,讓出了A級車平台後,一豐會得到什麼?會是B級車平台嗎?
對此,大西沒有作出正麵回答,而是意味深長的表示“從一開始,廣汽豐田生產凱美瑞的時候,一豐就一直想在這個級別能夠得到車型。”由此一來便引發了對於雷克薩斯國產“花落誰家”的無限遐想,如果一豐真的拿到B級車平台,兩家合資公司便都有了生產ES車型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南、北豐田的競爭已經展開,《汽車商業評論》認為,豐田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根據兩家合資公司的能力和潛力,明確各自的定位,否則將有可能產生無謂的內耗,得不償失,這實際也是這麼多年來它未能有更大突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