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死者造屋(1 / 3)

為死者造屋

這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嗎?

是。也不是。它隻是個一尺見方的小屋。它雖隻有小屋的體積,可富於宮殿的豪華看,屋脊上,左右橫臥著兩條躍躍欲飛龍頭,旁邊還蹲坐著兩隻雄風凜凜的小虎。整個房頂上琉璃瓦縱橫,璀燦奪目。屋簷,緊貼著兩條赤龍戲珠,動態逼真。前廳,對小獅子左右把門.,身後一對圓柱,柱上兩條金龍纏繞而上。再後邊是一幀多層次立體木雕,凸現著山水風景園林建築。小屋的兩側壁上,雕刻著鬆鶴花鳥精細圖案。小屋的四周圍著一圈熏。術欄杆,欄杆上藤蔓招展,充滿生機。欄杆內有走廊,可以行走駐足,人若是站立廊上觀賞風景,該多賞心悅目啊。

可惜,它太小太小,人是走不進去的。

不、不,人能走進去,這座小宮殿是專門為人而建造的。

前廳的正中央,留有一個圍著花邊兒的四方小框子,這是裝照片用的。到此,大家就明白了,它是一具骨灰盒。

哈,骨灰盒,有必要搞的這麼漂亮,這麼藝術,這麼華貴,這麼費時費力嗎?

有必要,當然有必要。它雖然為死者所用,卻是讓活人看的。

許許多多的老人看到這骨灰盒,連聲讚歎不已,並感到自己死後若能住進這小宮殿裏,就心願足矣。還有一些原想土葬的老人看到這小宮殿,竟然改變了主意。

這是美的力量的感染啊,美,無處不在,無人不愛。

一個工藝美術專家看到這骨灰盒,稱讚它是集建築、雕刻、繪畫、園藝於一身的手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可以送去參加藝術展覽。後輩兒孫們用這小宮殿盛著先輩的骨灰放一、在堂前,既是永久的紀念,也是一件布置環境的裝飾品。

看起來雖然美觀,不過,一聽到骨灰盒這三個字許多人仍然感到毛骨棘然,身上起雞皮疙瘩,怪不舒服的。

其實,這隻是傳統心理的作用。人們生活在傳統世界裏,環境自然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不少影響。

建造這座小宮殿的趙誌臣,也曾經為此苦惱納悶過。

安康是陝南群山中一個貧困落後的地區,奇怪的是,滿山遍野的墳墓卻建造的高大整齊,耗資不少。你看看安康縣城背後那一麵巴山南坡,蒼老繁密的墳墓簡直象林立的古建築。

埋葬一個逝去的人,從層層嶄新的老衣,厚重的棺木,到待客的宴席,造基的費用,算下來需要近千元。

經濟的落後必須帶來精神的貧乏,精神的貧乏必然導致思想的守舊愚昧,因而也就難以擺脫陳規舊俗的控製,如此延宕下來,一個落後的地區何時才能起飛啊。

政府也曾三令五申,將布告貼到村村寨寨,提倡火葬,廢除土葬,可就是作用不大。趙誌臣住在雙椿村。

雙椿襯位於西路壩的中央地帶。西路壩是安康縣城北邊秦嶺巴山之間一條狹長的山地,這條山地居住著二縣十個鄉的數十萬村民,有清清流淌的月河水和阡陌相連的良田。它是安康山區最好的地帶,俗稱"白菜心"。西路壩的交通文化比較發達,可由於四麵高山環圍,的風俗習慣也就特別昌盛。

幾年前,一位領導人乘車經過這兒,他望著窗外綠肥紅瘦的景色讚歎說:"好地方,是個藏龍臥虎的好地方。"俄而,又愁上眉頭扼腕說:"不過,若不廢舊土葬,幾十年後這兒就成了一片墳園。"

這位領導人的預言一點兒也不假。與雙椿村相隔不遠的同心村埋葬一位死人,在地上挖墳坑發現下邊已有棺木,另換一處仍是如此,直到挖了十幾次才尋得一塊靜地,可見墳葬何其多也。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位領導人的話傳之進了趙誌臣的耳朵,競詹發了他好動的思維童年逾花甲的趙誌臣可算是西路壩的一傅燕喜化彈花機就是他從四川學習引進采煉鋼鐵,本縣許多爐子煉不出鐵水,請他去一鼓搗就行了。最近幾年他自己設計製模化鐵翻砂鎊造零件,搞成了工料簡單的縫紉鎖邊機,價錢比國家出售的少一倍,做出的活兒卻絲毫不差,頗受用戶歡迎。他還會修理自行車,裝鎖配鑰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