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些都不是真正地出路,他苦苦思索著另辟新路。就在這時,他聽到了那位領導人的話,製造骨灰盒的想法忽地升上腦際。然而製造骨灰盒能不能算做一種持久的行業呢?能不能掙錢呢?他思索了幾個晚上,最後得出結論!國家提倡新葬,形勢需要新葬,新葬大有發展,製造骨灰盒,既能使自一己富裕,又有積極宣傳意義,這事兒可以幹。
要幹就要幹好。這是他一向的脾氣。憑自己的經驗,憑兒女們的聰明靈巧,再加上自己有一兒一女是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在設計、繪畫等方麵都能發揮作用,可謂一套人馬比較齊備,估計沒問題。
最使他苦惱的事,幹這活兒需要拉下臉皮子。自己也是舊社會過來的人,在村裏也是德高望重之人,人家說閑話怎麼辦?要知道,這是掙死人的錢,人們曆來忌諱和討厭的啊。正因為人們忌諱,製造骨灰盒才有獨特的價值和獨特的利益。隻要我們不掙昧心錢,就不怕別人說閑話。他相信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形勢會越來越好的。
苦苦思索了幾個不眠之夜,有一天早上,他將全家人召集起來說:
"考慮到咱們家的發展前途,根據咱們家韻特點,我想今後搞骨灰盒生產,不知你們有啥意見?
身為共產黨員的大兒子趙興勝立即站起來說:"爸爸的想法很好,生產骨灰盒,一是沒人搞,比較稀奇,缺少競爭;二是有利於宣傳國家提倡的新葬,我完全讚同。"
三兒子趙興濤說:"我也沒意見,憑咱們韻手工技術,一定能幹得很漂亮。"
老伴卻搖搖頭:"事情是好,可就是說起來不好聽,讓人家背後戳脊梁骨。"
大兒媳正姿連忙說:"娘,咱們千咱們的,管他們嘴裏說啥,唾沫星子總淹死不了人,隻要脊梁骨硬,再戳也戳不斷。"兒子們也勸說起母親來。在眾人異口同聲之,下,老太婆不吭聲了。
說千就千。生產骨灰盒需要的材料很少,重在磊雕細刻的手工技術。全家人立即鑽研學習起來。
趙誌臣從搞美術工作的三女兒和二兒子那裏獲得了支持並取回了他們設計的圖案。
很快,第一個樣品就生產出來了。
趙家生產骨灰盒的消息傳出來以後,全村為之嘩然,頓時,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有人說那是"發鬼財",有人說那是"掙陰錢",還有人說得更難聽......甚至人們投過來的眼神、舉動與往常不一樣了。
老伴感到精神壓力很大,兒女們也有忍受不了,趙誌臣卻把胸膛一拍,大聲說:"怕啥,咱自己把腰杆挺硬,讓他們說去。"數十天後,趙誌臣帶著幾件產品來到安康火葬場。
辦公室裏,場長聽他說明來意連忙搖頭說:"不要不要,我們從南方進的貨還在庫房存若裏。"
趙誌臣說:"從南方進貨路途遠成本大,我是送上門來,另外價錢也可以更便宜一些。"
場長說:我們與南方是老關係了。咱們這場小,銷量少,說不要就不要。
趙誌臣想了想,最後請求說:"場長,你善能茱能披攔勢抑東兩蒲存談銷躺試.先不要錢,權當對我們的產品測驗測驗。"場長仍不點頭。
趙誌臣又說:"你看我六十多歲年紀,大老遠把東西扛了來,再扛回去......"
場長終於點頭答應了。
又過了數十天,趙誌臣又來到火葬場。
老遠,場長看見他,忙走過來說:"老趙呀,你的產品不錯,幾件都被顧客選去了。你可以再送一些來。"
趙誌臣直接了當地說:"我的產品你們能不能全部包銷。"
場長笑一笑:"老趙,你真是個急性子,慢慢來,慢慢來嘛,我們場小,不可能一下子要許多,另外澀要考慮各方麵關係。"
趙誌臣也笑了:"那好,何時需要多少就請何時打招呼,你隨要隨送。"
這一次,他進庫房去參觀了外地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