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死者造屋(3 / 3)

他看到外地產品設計簡單,造型不規則,做工粗糙、色彩不諧調,不過,人家的結構大方和疏密有致卻是值的學習借鑒的。

回到家裏,他對自己的設計又進行了一番修改,去掉繁雜瑣碎,力求美觀大方,另外在用料、雕刻、著色、漆麵等方麵都搞的更加精細一些。

為了擴大銷路,他又挑著幾件新產昂漢中下火車以後,天色已經不早了,他邊走邊問路,行止中途,突然"哢嚓"一聲,肩上的扁擔折成兩截,他隻好扔掉斷扁擔,兩隻手提起東西趕路走一走,歇一歇,累得滿頭大汗,腰酸腿疼胳膊困才奔到火葬場。

一門房老頭攔住他,問:"你幹啥呀,提的啥東西?"

"我來推銷骨灰盒。"

門房老頭揮揮手:"你快拿走吧,我們不缺這東西。"

"我從安康來,請找一下你們場長。""場長休息了。"

他遞上一根紙煙,又乞求說:"請幫忙找找場長,讓他看一下東西,若不行,我也就心甘情願了。"

門房老頭動了惻癮之心,轉身進去叫場長。

場長懶洋洋地來到門房,說:"骨灰盒嘛,、我們用不完。"

"不管要不要,請先看著我的產品。"說著,他動手解起包裝來。

"我看不必了吧。"場長打了個哈欠。他麻利地拆開包裝,取出樣品放在桌上。場長一看,眼睛裏什麼東西閃了一下,頓時來了精神,走上前低頭仔細一瞧,喜上眉梢,說:"東西不錯,不錯。價格如何?"

他的心裏升起了希望之光,連忙應道;"隻要你能看上東西,價格嘛好商量。"

"你說個價聽聽。"場長又問一他說出了幾種產品各自的價錢,場長心裏一默算,這比南方進貨便宜多了,另外,東西也比南方好得多。於是當即訂下了進貨合同,又安排老趙在場裏客房住下。第二天,還用場裏的汽車送老趙去火車站。

趙誌臣用質量、信譽和耐心,終於敲開了用戶的大門。

生產骨灰盒這個行業雖說人數少,一但用戶目前還很小,所以競爭仍然存在著。僥幸的是,在陝南這塊積塵沉重的土地上,幾乎還沒有多少人注意這個行業的存在。而趙誌臣卻看到了它的發展和遠景並能迅速抓住,這真正體現了一個農民企業家的眼光和氣度。

趙誌臣的工作很快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報紙廣播電視及時給予報導支持.他還先後被評選為鄉、區、縣上的先進代表。

因為上了廣播電視登了報,還掙了錢,村裏的人不再說什麼了,反過來甚至眼紅。

造屋之廠產品站住了腳,銷路打開了,下一步應該是擴大生產。僅全家人投入是不夠的,得增加人,得招工。

增加人需要廠房,造小屋需要大屋,3趙誌臣毅然決定處理掉自己原有的四間瓦房,拉債借款另蓋樓房。他這一輩子,如今是第二次蓋房了,蓋一次房要脫一層皮啊。

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幾個月後,一排二層新樓房在公路旁矗立起來。

第一批學徒工招進了門,為了便於管理和調動積極性、全家實行企業管理,外人內人一律按件計工,拉開擋次發工資,作息時間八小時製,節假日可以休息。

他們還給骨灰盒工廠起了個雅名,為"流芳工藝美術製品廠,挺有些藝術氣兒。

截止目前,流芳工藝美術製品廠生產的骨灰盒已有11個品種,分高檔、中檔、低檔幾個層次,每個品種的造型、工藝都不一樣,各具特色。

按照趙誌臣的計劃,今後他們工廠的規模.要大得多。產品也要精益求精,先銷於省內,後抒向全國,再後嘛就是衝向外國。

外國人基本上都是火葬,象這樣一棟古香古色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點的精巧的小宮殿,可以想來他們一定樂於在死後住進去的。

趙誌臣自己曾表示,他過世後也要住進這些精巧妁小屋裏。

為外人造屋為自己造屋為死者造屋也是為活人造屋。

啊,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