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裏的傳說(2 / 2)

張麻子一輩子很少下出,這歡愛縣太爺的殊愛,也願意到城裏覓見世麵,便瘟渴粵。

誰料過了半年,他看不貫縣醫院那些規矩,那些醫法,那些洋器械和洋藥品。再之進城以後,他盼土法不很靈驗,他的醫道也不如從前,他嚷著,還是我的小山窪好,山好水好糧好人好,那是塊仙地,我要回去便辭掉了那份工作,又回到山裏來自己開業。

說來也怪,回山以後,土法又靈驗了,醫道又高明了,名聲更大了。

有人總結說:不是張麻子韻本事有多大,而是那小山窪實屬一塊仙地,那凡的水有藥性,土有藥性,長出的糧食有藥性,連百草都是有藥性的。

張麻子聽到這攻擊,氣從心來,臥病不起,醫不自治,不久就仙逝歸天。

張麻子的大兒子從小跟父親學醫,也用得是這小山窪的水、小山窪的土、小嵫的糧食和百草,可醫術與父親相比差距甚遠。

那作總結的人這才明白自己的評論實屬癔斷,內心長久後悔不已。

神卦

名必有名廟,名廟必有名僧。名僧必有名事。這座山不太有名,因麵也就沒有太有名的廟,不過,名僧到有一位,他的本事是算卦,真神。

山裏山外不少人找他算過卦,看過相,預測過後事。他說你命中有子,將來不會是女,他說你壽命六十九,你活不過七十,他說你近日不要出門,出門必有災難。

他的神卦是在青年時代就出了名,最應驗最有趣兒最值得一提的是幾十年前他為一位姓陳的將軍算的卦。

當時正是軍閥割據時期,本省的軍政大權由一位姓陳的將軍掌握。陳將軍從手下人的口中聽說有一位和尚算卦真神,便動了拜訪求卦之心。那一天上午,陳將軍與幾位隨從脫下軍裝,換上便服,騎馬來到山下,然後徒步登山,走進寺廟。和尚正在打坐。陳將軍放下架子,畢恭畢敬地上前拜見,說明來意。

和尚端詳了將軍一陣,又問了生辰八字,問:"施主求算什麼?"

將軍脫口而出:"算一下前途?"

和尚又久久地端詳著將軍,卻不開口。將軍心中急。催道"有什麼不測,請高僧直言。力和尚搖搖頭,卻起身進堂後去了片刻,有一個小僧人端著一碗米飯走出來,遞繪將軍說。"師傅說施主餓了,請用氤"騎馬爬山,將軍的確感到肚子有點兒饑了,便接過米飯啃起來。米飯是前一日剩下的陳米飯,今天炒了一下,但淡淡掏,沒放鹽,很不好下喉嚨,將軍吃不下去。

達時和尚走出來,見狀問:"本廟的齋飯施主吃不下去嗎?"

將軍皺皺眉,又強咽了一日,說"能吃能吃,就是少了點兒鹽。"

和尚說,"請君記住,陳飯見不得鹽。"

將軍吃完飯,又詢問卦情,和尚卻閉目打坐再不開口。將軍一看問不出什麼,隻好告辭。幾年之後,山西軍閥閻錫山進攻本省。閻軍聲勢浩大,武器精良,陳將軍奮力抵抗,最後敗北,不得不撤出省城,向南方流落。經過那座山下時,他猛然想起和尚說的那句話:"請君記住,陳飯見不得鹽。"這正是卦底。陳指的是自己,鹽則是"閻"的諧音。有些卦語不能明說,全靠自己去悟。可惜自己悟性太低,如今已遲了。他長歎一聲,策馬馳去。

此事被陳將軍的手下人透露出去,在民間傳為趣話?也為和尚的卦術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文化大革命開始,人們起來反對封建迷信,將山上的寺廟一把火燒了。那和尚望著衝天火焰連連頓足悲歎自己算了一世神卦,卻沒算出今日的劫數。歎罷,向廟地磕了幾個頭,然後抱起一尊小佛像和一本他自己編寫的卦術書,走向遠方,從此消失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