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居記
我本是一個村夫土民之子,也不知是哪一輩子祖先燒了高香,為第多少代的玄孫祈來了幸運,使我有機會受了高等教育,又端起吃文的飯碗,大方走進城市,在堂皇的洋樓頂層分得了一間房子,有了一個駐足之處。
然而,走進我的小房子的人,均大驚小怪的嚷嚷,閑抱不平。不平理由無非有三:一日太小,二日太擠,三日太熱。
十平方米的麵積,既要放學習、辦公用具,又要放日用生活百物和休息的床鋪,怎能不小呢?挨牆堆滿了書籍,依次往外還有桌椅箱盆以及零碎的炊事工具和燃料糧食,形成幾個包圍圈,中間僅剩一線過道,怎能不擠呢?位於大樓頂層,並麵向西天落日,頭頂烤,窗外燒,有一日用溫度計測之,室外太陽下氣溫蘭十九度,室內競達三十七度,又怎能不熱呢?
斯是陋室,唯吾得馨。房子雖小,但屬於自己的領地。貧家子懂得隨遇而安,不貪心過大。自尋歡樂,自勵其誌,遂命名"樂土居"。
我站在房內,四壁的書籍伸手可得,古今中外的經典擺在眼前,先古的哲思流返於腦際,知識的養料潤滋胸土,叫人怎能不快樂呢?
不管在生活中有多大的憂怨,不管在處事中有多大礙難,不管在外邊積下多少焦慮,隻要一走進自己的小屋來坐下,頓時心平氣和,因為麵對著書籍,我意識到什麼名譽地位壘是身外之物,修身養性,豐富自己才是為人的根本。樂土居給我帶來一種超脫感。我雖離開鄉村,但生命的根還紮在鄉土之中。我深知洋洋灑灑的花樣文章自己寫不來,保持自己的質樸自然的本性才是上策。創作上我也"樂土"。
思來想去,"樂土居"這名字並不隨俗,它反映了我的脾性,我的向往,我的追求,以及我的謙恭和自尊。
乙醜年春,請平凹書寫搿樂土居"條幅掛二f壁上。那幾個大字有人嫌寫的太拙實,不龍飛鳳舞,無華彩麗姿,但是我要說:此翁最解我意。是為記。八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