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的童心(1 / 1)

散文家的童心

如果說,小說家是辨世言理的解音4者:詩人是歌美抨惡的呐喊者,那麼,散文家就是神思遐想的童話的製造者。

胸裝一顆童心,大腦就不會遲暮緩鈍;胸裝一顆童心,精神麵貌就顯得生氣勃勃;胸裝一顆童心,眼眸就變得獨異善識。作家是重視觀察和提煉的形象思維的工作者,保持一顆怦怦亂跳的童心十分重要。在文學創作的各種門類中(除童文學),散文家的童心尤為明顯。

散文家的童心,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童年題材

翻閱古今中外的散文作品,我發現,寫童年題材的很多,有人說,寫詩是青年人的事,寫小說是中年人的事,老年人呢,則宜於寫散文,此不無道理。因為青年人初涉人世,青春旺盛,精力充沛,滿腔的熱血需要噴吐,當然就選擇了能夠簡快,直接表達情緒的詩歌體裁。到了中年,處世成熟了,社會體驗多了,生活經曆豐富了,覺得寫詩無法表現自己複雜的積愫,便選擇了容量大、涉世寬的小說品種。步入老年行動艱難,不便出門,便靠回憶寫起了散文。人至老年,思念最多的是自己的故鄉,是青少年時代的往事,有的理論家稱此為"戀鄉情結"。而散文又最能隨心所至,不受拘束地表現那些往事,於是一大批童年題材的散文作品就誕生出來了。

另外,還有一批較年輕的散文作者,他們大概覺得詩歌太雕琢,小說太嚴謹,因此比較喜歡自由一些、適合練筆的散文形式,但他們的生活的廣度又不夠,就以寫童年題材的散文在文壇起步。

童年生活,對一個作家特別重要,它給作家的性情、氣質、處世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作家對自己的童事記憶最深刻,也最愛去緬懷。用善於抒情的散文形式來反映那些溫馨如夢的感覺,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童眼透視

兒童的眼睛看事物,總是很特別。他們看的不是事物的全貌,而是最吸引人、最有興趣的一麵,並且還常常對這一麵產生許多獨特的、奇怪的幻想。散文作家反映生活,也是不追求全貌,不講究完整,不遵循順序,不考慮嚴密,所描寫的大多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在這一點一滴中去挖掘其新意和深意,寄托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散文作家觀察生活,表現題材的角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與童眼透視有極為相似之處。

三、童話語言

散文是最講究語言色彩的文學品種。一篇好的散文,段段錦章,字宇珠璣,不容閑言贅語的存在,一篇好的散文,首起尾應,氣韻貫通,讀完如飲美酒,餘味無窮;一篇好的散文,行文順暢,如山溪流水,轉回自然;一篇好的散文,節奏明快,音韻鏗鏘,誦讀如聽音樂。散文是奇文,是情文,是美文。無論你寫的是戈壁大漠,茫茫草原,還是江南水鄉,浩瀚海洋,總是充滿神思遐想,表現一種童話意境。

一篇好的散文,字句之上浮動著優美的童話色彩。

一篇好的散文,造文達意用的是優美的童話語言。

上麵談的是文格,我還發現文學家的人格也有差異。生活中,詩人熱情豪放,小說家深邃沉隱,理論家精深率直,散文家則拙樸單純,還常常透出一些個幼稚和天真。

願我們的散文家童心長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