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水的呼喚6
南水北調,不僅僅是單純的調水工程,它涉及的問題很多。
關於舟曲特大泥石流水災,有記者做了調查,發現了很多誘發並導致此次災難的原因。
一是山地鬆散物質多,由於過去多年的樹木砍伐,植被遭到破壞,儲水能力較弱,土質裸露甚至疏鬆,在暴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及溝穀形成一種流動的特殊洪流,來勢凶猛,破壞巨大。
二是攔洪壩潰壩,一些小水庫的堤壩年久失修,或者本身就是豆腐渣工程,減弱了防洪能力,導致水來庫塌,對下遊形成毀滅性的災難。
三是城鎮化的建設,民房集中在低窪平坦處,河道被開發為耕地,隻在中間留下窄窄的行洪道。洪流來了鋪天蓋地,溢滿河穀,將建築物衝毀卷走,群眾來不及逃離,造成極大傷亡。
此外還有預警漏洞、防護不力等因素。
其實這些問題,不光是舟曲,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潛伏的危機巨大。尤其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漢江流域,更需要提高警惕並加緊解決。
漢江,如今也是一條傷痕累累的江啊!
當年的漢水女神,現在亦滿麵滄桑。
至於南水北調工程,開一條河渠進北京雖然艱巨,但畢竟是短期的,是容易攻關實現的任務。但水源地的涵養、改變水土流失和防治水質汙染等,卻實在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並細致深入的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是重新收拾舊山河。
如今的漢江兩岸,已經發出各種議論。
有人說:保住一江清水換來貧窮落後。
有人喊:嗬護一江清水帶來發展延滯。
有人批評:南水北調是一場災難。
有人讚揚:南水北調提供了發展機遇。
有人呼籲:要建立水源區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製。
有人倡導:以“一江清水”促“生態文明”。
有人感慨:漢江,任重道遠。
有人歎息:漢江,一條憂傷的河流。
有人撰文:我們重新發現漢江的魅力。
有人寫詩:萬水千山總是情。
調水工程這件事,在全球並不鮮見。比如以色列北水南調工程,即將北方較為豐富的水資源輸送到幹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是位於以色列東北部的太巴列湖區。澳大利亞為解決內陸的幹旱缺水,在1949—1975年修建了第一個調水工程——雪山工程。該工程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通過大壩水庫和山澗隧道網,從雪山山脈的東坡建庫蓄水,將東坡斯諾伊河的一部分多餘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區。埃及國土麵積中96%是沙漠,水無疑是它的“生命線”。1970年,壩高111米的尼羅河阿斯旺高壩建成後,埃及又開始建造和平渠與謝赫·紮那德水渠,分別將河水引向西奈半島和埃及西部沙漠,使埃及可耕地麵積增加25%。俄羅斯水資源極為豐富,河水流量僅次於巴西,但分布不平衡。為了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前蘇聯時代共建設了15項調水工程,年調水量達四百八十多億立方米。其中最長的土庫曼大運河長1100公裏,曾經被稱為世界“運河之王”。美國西部素有幹旱“荒漠”之稱。由於修建了中央河穀、加州調水、科羅拉多水道和洛杉磯水道等長距離調水工程,在加州幹旱河穀地區發展灌溉麵積兩千多萬畝,使加州發展成為美國人口最多、灌溉麵積最大、糧食產量最高的一個州,洛杉磯市躍升為美國第三大城市。(引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