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探索
作者:孫 倩
【摘要】地方黨報如何做好時事新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嚐試:一是挖掘網絡線索,抓好時效性;二是整合新聞資源,做深做透新聞;三是創新版麵樣式,圖文並茂吸引讀者眼球。
【關鍵詞】地方黨報 時事新聞 新聞報道
隨著傳播手段的豐富和人們對國內國際時事新聞需求的日益增加,作為地方媒體正麵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近幾年,大到省級報紙小到地市級報紙都不吝版麵,報道國內國際重大時事新聞。地市級黨報的國內國際時事新聞主要來自新華社衛星供稿係統及部分網站,絕大部分不是由本報記者采寫的原創稿件。如何拓寬線索來源、改革報道方式,打造新聞亮點,在有限的版麵內提升新聞的“含金量”,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嚐試。
一、 挖掘網絡線索,抓好相對時效性
網絡媒體的興起,使新聞的傳播速度加快,信息以第一時間發布。很多新聞事件的報道特別是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的報道,紙質媒體無法與網絡媒體在時效性上相抗衡。但通過豐富報道內容、延伸新聞內涵、抓好報道重心,紙質媒體的綜合新聞可以取得“同種料做出不同味”的效果。
單純依賴新華社報道未免受到局限,可以把新華社或其它網站的消息放到一起組合刊發,便於讀者了解更多的資訊,形成集聚效應,使報道更立體。針對時效性較強的重大事件,在組稿時還需要借助事發地媒體的報道力量,綜合新華社和事發地媒體的報道後推出的新聞專題則信息全麵、有血有肉,可讀耐讀。
二、整合新聞資源,做深做透新聞
麵對大量雷同的時事新聞資源,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視角體現不同的定位。如何營造“獨家報道”的效果?地方黨報在目前新聞源頭不變的情況下,整合這些新聞資源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是針對重大事件,可開辟專題、專版、專欄等進行新聞策劃
對重大熱點事件,比如汶川大地震、神七巡天、嫦娥飛天、玉樹地震等,地方黨報可通過刊發圖文進行全方位報道,若有條件,還要加入本土互動新聞報道,將讀者參與滲透到版麵中,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重大事件與百姓息息相關、密切聯係。如2009年國慶閱兵,《亳州晚報》特推出“鐵甲雄風氣勢如虹”、“我與祖國共同奮進”、“歌舞光影共慶華誕”、“火樹銀花天地同歡”等專刊,通過大幅圖片加配文字,從點到麵地表現了閱兵的宏大場麵和盛典的喜慶氣氛。緊接著,刊發了《國慶大閱兵,讓我們熱血澎湃——觀看閱兵式後我們有話說》專版,對亳州市社會各界群眾觀看閱兵式的感想進行了報道。之後記者又通過電話連線、網上交流等方式采訪了多位亳州籍的現場參與者,如國慶閱兵式上飛行員丁海濤、參與奧運安保的北京武警總隊一級士官夏自來等人,推出《亳州棒小夥“綻放”閱兵式》、《奧運安保 國慶參閱——亳州小夥幸遇兩大國家盛事》、《10月1日,他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劉偉民作為我省唯一一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受邀觀看國慶閱兵式和晚會》、《藥都霸王花閱兵式完美綻放》等數篇人物專訪。將國慶閱兵做深做透,充分開發利用了新聞資源,在這一國內重大新聞事件報道中,顯得獨具匠心。
二是針對節假日、紀念日、重大會議進行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