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報網 “融合”的得與失(2 / 2)

《銅都網事》盡管具其價值得到借鑒,但終究沒有長久堅持下去,它的半途夭折值得思考。

經濟價值定位不清晰。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任何媒體都有一個基本的取向,就是它的經濟屬性,媒體實現經濟效益最重要的途徑是依靠廣告業務收入,不能想象毫無經濟實力的新聞傳媒能順利地擔當起“守望者”的社會責任。就當前我省地方報的版麵價值計算,一個版麵的廣告費用多則十數萬、少的也要數萬元。由於《銅都網事》受眾對象以網民為主,又需考慮版麵的完整性,這就導致此類專版,既缺乏市場投資的主體,又限製了刊登廣告的版麵空間。《銅都網事》運作一年多的實踐也證明,在直接經濟貢獻這一塊,幾乎是空白。廣告商投放廣告,總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廣告,但就目前而言,大多仍是報紙、網絡各自為政,沒有做到共享互通。這就需要進一步整合各類媒體的優勢,不僅在內容上實現“融合”,也要在經濟效益上互相交融,通過盤活版麵、科學設置欄目,提高廣告的互動性,為廣告主提供更廣泛的創意空間,形成報紙、網絡的合作共贏。

受眾對象範圍不廣泛。作為大眾傳媒,沒有一定規模的受眾群體,再新穎、獨特的版麵也會麵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銅都網事》以銅陵新聞網及其論壇“銅都論壇”為主要陣地和稿源,這就限製了版麵的發展和提升空間,也難以持續保證較高的版麵質量。目前,銅陵市本地網絡媒體發展迅速,市民論壇、聽風閣等一批網站論壇擁有相當規模的“忠實”網民。其中,截至2010年12月25日,僅市民論壇累計訪問量已達到121857685人次、日均訪問量達20多萬人次。這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得不說是《銅都網事》的一大損失。另一方麵,在大眾傳媒迅猛發展的今天,隨著網絡媒介的快速擴展,受眾不再隻是過去傳統的那種遊走於不同媒介之間的讀者、聽眾或觀眾的單一角色,也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在介入媒體的過程中具有了“主動性”。對媒體來說,這種“主動性”就是“認同感”,而對於一個新生的版麵和宣傳報道模式,這種“認同感”往往決定著它的興與衰。

運行機製機構不完善。任何一家媒體、一張報紙、一個版麵,都必須有其完善的內部運行機製和機構。作為新生事物,《銅都網事》從組織策劃到試刊,前後不過一個多月,時間緊促。同時,由於正常版麵的工作量繁重,沒有成立專門的部門去負責這個專版,采編力量也相對單薄。此外,有關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和稿酬問題,也沒有作專門的核定和進一步的細化。以至於專版在堅持一年多時間後,相關移交、銜接工作不到位,沒有哪個部門和編輯願意接手這個版麵的采編工作,這也是《銅都網事》停發的直接原因。令人欣慰的是,《銅陵日報》積極吸取了《銅都網事》的經驗與教訓,在集中力量辦好《銅陵日報》銅陵新聞網、《銅陵手機報》等工作中,成立了力量雄厚的專門采、編、播及主持人隊伍,並已將《銅陵日報》銅陵新聞網打造成了銅陵地區的門戶新聞網站。而隨著業務質量得到保證,在新聞報道、輿論宣傳、經營創收等各項工作上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報紙與網絡媒體都是信息的提供者,隨著傳媒業的不斷發展,它們之間的界限也在逐漸消失,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整合已是大勢所趨。隻要搶抓機遇、勇於創新,利用受眾忠誠度和公信力進行信息和服務延伸,報紙在數字時代仍有巨大的發展機會。報紙與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結合,可以實現“1+1>2”的效果。

(作者單位:銅陵日報社新聞部)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