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電視新聞製作中的審美意識(2 / 2)

2、注重拍攝技巧,力求畫麵穩定、幹淨、清晰,富有視覺衝擊力。有了審美意識,拍攝出來的畫麵才有美感,才有意境,才能產生美的感染力,也正因如此,更促使記者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拍攝技巧的學習與運用。譬如,就推拉搖移等電視拍攝的基本要領來說,處理得好,不僅能使畫麵流暢,準確的表情達意,還能通過精妙的鏡頭語言使整個作品錦上添花。這在時政新聞的拍攝處理上尤為重要,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會議、活動,出席的領導眾多,有些資深記者運用推拉搖移的拍攝手法,運用得比較恰到好處,藝術性、政治性兼備。而有些記者,拍攝起來就比較隨意,搖過來、推過去,晃暈了觀眾的眼,有時甚至晃出原則性的錯誤。凡在美學方麵有所追求的電視新聞記者,無一不是注重畫麵的美學效果的,他們在現場仔細觀察、比較、精心選擇機位、角度,認真考慮景別和拍法,千方百計回避蕪雜、零亂的場景和信息,力求畫麵清晰、幹淨,確保所拍攝畫麵的表現力和美感,在滿足觀眾信息需求的同時,又有視覺感官上的愉悅,最終達到傳播的完美實現。

3、電視新聞後期製作同樣需要有審美意識。電視新聞中貫穿美學觀念,不僅是拍攝過程中的事,它的每個環節其實都蘊涵著美學,無論是拍攝、寫作、配音、還是最後的剪輯、合成。通過富有特色的拍攝手段,恰當反映客觀事物的形象美,外化新聞事實的哲理與情感,喚起人們的審美共鳴。銅陵廣播電視台《今日播報》欄目曾推出一檔特別節目《行走在城市裏的手藝人》。傳統的手藝人如鍾表匠、修理自行車的、彈棉花的、磨剪刀的等,這些手藝人曾靠著嫻熟的技藝活躍於大街小巷、城裏鄉村,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科技日益進步,他們的步伐離城市已越來越遠,甚至連鄉村也難以覓到他們的蹤影。我們的鏡頭追尋他們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探究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而是透過他們的漸行漸遠,折射出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時代的飛躍。所以在後期的編輯過程中,我們運用特技對部分畫麵進行了複古處理,配上音樂,那些發黃的畫麵、淡淡憂傷的音樂、飽含感情的配音,喚起了觀眾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帶著對昔日美好的回憶繼續闊步走向新時代。這組報道推出後,深受觀眾好評。

所以說,電視新聞記者、編輯和製作人員所從事的采、編、播等一係列工作無不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創造的內容,因此在全力做好宣傳報道的同時,電視新聞采編播人員要不斷完善自己對於美的感性認識,使自己逐步具備審美意識和審美判斷能力,能夠在采、編、播各個環節上準確地把握審美價值、審美標準,把新聞作品的生產過程變成一個自覺的審美創造的過程。■

(作者單位:銅陵市廣播電視台)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