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快樂大本營》的“變”看電視節目的創新(2 / 3)

(三)節目流程的創新

《快樂大本營》從最初主持人出場講台詞、喊口號“快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到現在的出場是主持人的開場秀,口號“我們是快樂家族”,嘉賓主持人都有很大的不同。如《快樂大本營》最早的一期的節目流程是兩位主持人以嚴謹的態度在台上報幕,並述說接下來的內容,快樂元素的體現比較呆板。如20070602期《唯吾獨尊》整場節目的流程是:第一部分,主持人的開場秀《藍色魅力》、嘉賓的出場表演節目、嘉賓與觀眾的互動及主持人嘉賓互動;第二部分遊戲環節超級模仿秀,在這期間主持人和嘉賓都表現了自己的才華;最後一個部分,表演才氣,請的嘉賓進行節目表演,到了2010年《快樂大本營》的節目流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快樂元素的體現更為直接。

二、《快樂大本營》的創新解讀

(一)精準的主題,節目和主持人的品牌化

《快樂大本營》從欄目名稱的製定,口號的設計,演播環境的營造都在體現“快樂氣氛”,推崇“簡單快樂”,節目從開始的“啦啦歌”動畫視頻到主持人齊聲高喊出“我們是快樂家族”,將觀眾的情緒鎖定在“快樂”主題上。

(二)受眾定位明確

《快樂大本營》根據青少年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心理思維方式,文化消費方式等來設計節目和遊戲環節,所請的嘉賓都是在青少年當中擁有高知名度的或者為青少年所推崇的人,如周傑倫、阮經天等這些符合青年受眾的需要和興趣的人。《快樂大本營》不斷改版,以倡導“全民娛樂”為宗旨,致力於大眾文化市場的培育,就是熟知特定受眾的收視心理的選擇。深入到目標受眾的意識中去,進而讓節目的生命力不斷增強。通過選擇各種途徑進入青少年心中的娛樂形象作為節目嘉賓,使得這些年輕人在收看《快樂大本營》時產生心理期待和心理滿足——通過名人延續自己或者發泄自己的快樂熱情。因此,節目一出來就受到青年觀眾的歡迎。

(三)內容的娛樂化

主持人們努力將自己最本色的一麵呈現給觀眾,對缺點也不加掩飾,比如海濤的小眼睛,何炅的身高等。“群眾的”才是“快樂的”,這句話打下了欄目的基調。

(四)欄目結構的親民性

傳統的電視文藝節目舞台化色彩很重、不重視參與,《快樂大本營》在舞美設計和遊戲設置上都強調互動參與和現場刺激性,同時注重調動台外觀眾參與。如2009年《竊聽風雲》劇組的到來,每位到來的明星都帶了禮物,用這些禮物和現場的觀眾打成一片。

(五)節目策劃的市場化

《快樂大本營》在節目策劃上瞄準市場、瞄準明星,充分挖掘利用明星的名人優勢為節目賺取注意力以及經濟效益。同時根據特定的明星,特定的事項,進行內容環節、遊戲的設置策劃,起到了雙贏了的效果。如2007年與摩托羅拉公司合作,邀請貝克漢姆來《快樂大本營》參加節目,打出國際巨星貝克漢姆的“明星資源牌”,事後不少英國媒體報道了貝克漢姆首度登陸中國娛樂節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