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屏世界
作者:孫武英
【摘要】時代發展日新月異,隨著受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以及競爭的加劇,電視節目的發展也麵臨著巨大壓力,“思變”則成了電視節目尋求生存之道的突破口,創辦於1997的《快樂大本營》經曆了多次的改版、創新,一直在電視娛樂節目界占據重要位置。
【關鍵詞】創新 《快樂大本營》 電視節目
管理大師彼得斯曾說過:“不創新,就滅亡”。在電視頻道、節目數量如此之多的消費時代,觀眾的遙控器按動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如何能在眾多頻道眾多節目的“火拚”中,吸引觀眾的眼球,並把其培養成節目的忠實粉絲,這是電視節目製作者孜孜追求的。觀眾對電視節目的的“喜新厭舊”,讓節目製作者尋找到了以“變”——創新的形式使節目更具新鮮感,滿足觀眾品位日益提高的需求。
在當今信息時代,依靠一個點子、一個技巧製作的電視節目,獲得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於是,對好的電視節目,進行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創新成了電視節目發展的趨勢。
《快樂大本營》從1997年創辦至今豐富了電視觀眾的休閑生活。它的成功得益於它的與時俱進,不斷改造創新,特別是2006年之後,改版的頻率越來越大,幾乎是每半年就改版一次,根據市場需求,探尋觀眾的收視興趣,進而增加新內容、新形態,延續了欄目魅力。
一、《快樂大本營》的創新之路
(一)《快樂大本營》自1997年創辦到2009年間節目的變化
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快樂大本營的發展之路就是一條不斷“思變”之路,從節目環節的設置,流程的安排,遊戲的開發,嘉賓的選擇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這種變化,牢牢吸引住了受眾的眼球,讓觀眾在愉悅中放鬆自己。
(二)從主持人到主持群——主持人的創新
1、主持陣營首創“主持群”。2005年下半年,《快樂大本營》為擺脫固定節目形式帶給觀眾的審美疲勞,策劃推出了《閃亮新主播》主持人選秀活動,掀起了繼“超女”之後湖南衛視又一輪收視熱潮。打破傳統的主持人選拔方式,用電視選秀的方式來選拔主持人,調動觀眾的參與熱情,用觀眾的喜好來決定候選者的去留。2006年3月《快樂大本營》的舞台上出現了五個主持人,除何炅、李維嘉和謝娜外,從《閃亮新主播》選出的杜海濤和吳昕也加入了主持陣營。一檔綜藝節目,五位主持人,並冠以“快樂家族”的名號,活躍了大本營的舞台。
2、主持人著裝與節目定位的精準對接助推了節目的發展。青春一直是《快樂大本營》主持人造型的主要元素。改版後的大本營,主持人在著裝上也狠下了一番功夫。造型設計新穎獨特時尚,不僅贏得了其特定受眾——年輕朋友們的喜愛,也與其俏皮搞怪的快樂節目風格相融合。同時還結合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與性格特征等情況進行服裝設計,例如吳昕與謝娜,吳昕展現的是小巧伶俐,而謝娜的著裝往往顯得更為古靈精怪。《快樂大本營》原導演汪炳文說:“我們幕後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從著裝、發型上確立主持人的風格,使他們一上台就獲得輕鬆娛樂的現場感覺。”
3、主持人語言的“原生態”。相對而言,現在的《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整體狀態更為生活化,這種狀態無形間帶動了語言表達上的活潑。現場即興發揮是《快樂大本營》主持人語言的一大特點。改版後,節目在對主持人語言的剪輯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如果某一位主持人出現了口誤,那麼其他主持人會用調侃或者“嘲笑”的方式對尷尬進行化解。這樣,口誤也幽默,節目的娛樂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最大限度地娛樂了觀眾。舞台上出現的“小狀況”原味呈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增加對節目的親近因素。